第九十七章絲綢之路一日仍在,則糧食收割不絕(第1/2頁)
章節報錯
談及西域、涼州,賈詡詳細介紹道:“到今歲,絲綢之路重開已是第二年。商隊往來絡繹不絕,駝鈴聲迴響於路。”
張瑞好奇,問道:“為何要以駝鈴聲來形容商路繁盛?”
賈詡博學多才,為張瑞解釋道:“西域、涼州許多地方都是戈壁黃沙,大型商隊一般以駱駝為腳力。十七頭駱駝被繩子拴在一起叫做一連子。一連子中最後一個駱駝脖子上繫有一個叮鈴,大商隊基本由五至六連子組成。即便有繩子拴在一起,但走在艱難道路或遭遇黃沙亦難免繩子斷裂。駝鈴聲仍在,商隊主人便知曉商隊中最後一匹駱駝仍在,商隊安穩。”
“也就是說聽到駝鈴聲,至少也有十七匹駱駝?”
“可以如此說。按官府規定,無論胡虜、諸夏,想在絲綢之路經商,都需要帶夠一定份額布帛進入關中。運糧還有減稅激勵,所以商隊規模如果太小,將會得不償失。”
張瑞關切的問道:“一百匹駱駝能帶多少石糧食?”
“駱駝被譽為沙漠之舟,一匹駱駝能攜十四石八斗(兩百千克),日行百里(四十公里),連續走三日。”
“空身時,其每個時辰可跑七十五里(三十公里),連續四個時辰不停。”
張瑞驚歎,這個耐力真是絕了,如果馬也有這麼強的耐力,騎兵的戰鬥力將會有翻天覆地的提升。
一匹駱駝能帶接近十五石糧食,一個商隊一百匹駱駝就能攜帶上千石糧食。
張瑞驚歎,問道:“僅十個商隊每月往關中運糧就能接近一萬石?關中每月能從絲綢之路獲糧多少?”
賈詡笑著說道:“此乃最佳情形,事實上商隊運糧達不到如此誇張比例。要二十個商隊左右,才能運糧一萬石。”
“即便如此亦獲利頗豐啊。”張瑞笑容洋溢:“只要絲綢之路不斷絕,幾乎每日都會有商隊抵達長安,等於源源不斷有糧食送抵諸夏。”
賈詡點頭,贊同道:“的確如此。按民部稅政司上報免稅額度來算,每月從西域運往諸夏之糧食大約在五萬石左右。這些糧食多就地販賣在涼州。是故涼州生機正在迅速恢復。”
“但涼州現在有一個極大的問題亟待解決。軍閥韓遂盤踞金城,六月以來數次襲擊我武威郡,劫掠百姓,打劫商隊。短短三個月,其劫掠糧食及財富多達十餘萬石,數百萬錢。有此財富為用,其實力迅速壯大,募有數萬胡虜,為害一方。”
“其所佔區域雖小,但打劫使其不缺金銀,不缺糧草,數萬人兵強馬壯,完全不弱於關東一些盤踞數郡之諸侯。”
六月,正是關西收穫冬麥以後,豐收富足的時候。而關西主力十五萬大軍被徵調往關東參與洛陽之戰。
涼州只有幾千駐軍,既要威懾胡虜,又要維持治安,還要護送商隊。
韓遂趁機劫掠,駐軍無可奈何也在情理之中。
張瑞沒有生氣,說道:“韓遂倒是好大膽子,還真敢出來劫掠。解決韓遂,孤有一人選,正好在洛陽等候孤召見,賈閣輔亦與其見見。”
賈詡好奇,問道:“是哪位能臣?”
“上郡太守李嚴。”
“李嚴?”賈詡驀然眼睛一亮,這位匹馬取上郡的壯勇太守,還是自己在南陽之戰後所舉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