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河首平漢王被長安斬首,傳示朝廷。

十月下旬,長安又傳來一件令張瑞聲望大漲的事情。

西域焉耆、龜茲、車師前部,車師後部四國,遣使朝貢長安。

這四個國家一直比較親善漢室。東漢建寧三年(公元170年),涼州刺史扶風孟佗(孟達父親)遣從事任涉將敦煌兵五百人,與戊己司馬曹寬、西域長史張宴將焉耆、龜茲、車師前部,車師後部,合三萬餘人討疏勒,攻城四十餘日不能下,乃退。

這是漢室在西域最後一次有記錄的調兵遣將。從建寧三年,到如今初平三年,已經過去二十二年,西域已經太久不見中原王師。

今年年初,關中大軍大敗十餘萬西涼叛軍,逐一收復了涼州郡縣。然後大軍分散剿滅匪寇,恢復了交通秩序,對涼州掌控能力大幅增強。

最關鍵的是,左武衛一支校尉部一千人護送著敦煌郡守趙歧成功赴任敦煌。

在東漢,西域長史府雖然管轄面積極廣,多達近兩百萬平方公里,但行政級別比較低。一直歸屬涼州刺史下屬的敦煌郡直接管轄。

敦煌太守趙歧的赴任,很快便引起了西域諸國的震動。

隨著漢室衰微,西域諸國過的也並不太平。各國互相之間攻伐不斷,強行兼併附庸。

如南道西行,且志國、小宛國、精絕國、樓蘭國皆幷屬鄯善也。

戎盧國、扞彌國、渠勒國、皮山國皆幷屬於寘。

中道西行尉犂國、危須國、山王國皆幷屬焉耆。

姑墨國、溫宿國、尉頭國皆幷屬龜茲也。

楨中國、莎車國、竭石國、渠莎國、西夜國、依耐國、滿犂國、億若國、楡令國、捐毒國、休修國、琴國皆幷屬疏勒。

……北新道西行,至東且彌國、西且彌國、單桓國、畢陸國、蒲陸國、烏貪國,皆幷屬車師後部王。

僅看這些紛繁複雜的名字,就知道西域各國亂成了一片,沒有長期的戰爭,是劃分不出這種勢力歸屬的。

尤其疏勒國,漢室親自出兵,將西域各國聯軍三萬人圍攻疏勒王都,尚且攻之不下。

此時于闐、焉耆、疏勒是西域三大強國。

疏勒國一國便有戶籍兩萬七千多戶,算上附庸的小國,人口多達四萬多戶,二十多萬人。

在趙歧出任敦煌太守後,各國皆密切的關注著敦煌太守的各種政令,從而判斷如今佔據涼州的這位諸侯究竟實力如何,能否紮實掌控涼州。

河西地區已經脫離中原統治近二十二年,本地的事務早就被各路貴族和豪強大戶所把持,底層民眾受長期欺壓而無處訴苦。

趙歧上任的首件事情就是以鐵腕壓制當地豪強,將大戶們多餘的田地分給少地無地的農民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