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薰香在空氣中縈繞,讓人心曠神怡。張瑞面帶微笑,望著眼前鬚髯飄飄的俊朗文士。

荀彧今年已經二十九歲了,在這個人均壽命只有二十二歲,三十歲就可以自稱老夫的年代,荀彧可謂既有年輕人的朝氣蓬勃,也有中年人的從容穩重,正是風華絕世之時。

隨後張瑞親手扶起荀彧,說道:“文若不必多禮,孤盼文若到來久矣。”

荀彧這才挺直身軀,氣度從容冷靜。時值盛夏,酷熱難當,但與荀彧對面,所有人都被其冷靜平和得氣質所折服,感覺心靜氣涼,彷彿燥熱都被驅散,一身清爽。

親自迎接了荀彧之後,返回途中,張瑞卻並未與荀彧同乘一車。

這是因為,荀彧身份乃是別駕從事。別駕者,地位顯赫,獨乘一駕,周流宣化於萬里。

別駕從事乃是刺史屬官,屬官與漢室的正式官員不同,不需要政績考核,也不需要排資論輩。所有升遷都由刺史一言而決。所以屬官往往不會稱呼自己舉主的官職,而是以明公相稱。這是典型的漢室二元制權力結構。

因此對於別駕從事的任命,所有君主都可以隨心所欲。只要自己信任,哪怕任命一名大字不識一個的村夫擔任,也無人能夠反對。最多那些沒有被重用的屬官在背後嘀咕幾句主上沒有識人之明。

別駕從事,歸根到底還是一名從事。權力的大小完全由刺史決定。這也是為什麼田豐剛剛被徵聘,就可以擔任別駕從事的原因。

至於荀彧的權力大小,荀彧自己早已瞭然於心。

張瑞哪有精力去過問幷州的具體政務,荀彧擔任幷州牧府別駕從事,就是代替張瑞在總督幷州所有政務,除了軍事不能過問,其權力與幷州牧並無任何區別。

二十九歲就實質擔任一方州牧,這種待遇不可謂不厚重。

若按歷史軌跡,荀彧這個時候在袁紹手下的官職還名不見經傳。他所看好的英雄曹操,甚至連東郡太守都不是。聯合討董時混了個假的代理奮武將軍名號。荀彧投靠曹操後,就一直擔任奮武將軍府司馬一職。

就這種職位,還是名不正言不順。因為曹操那個代理奮武將軍,本來就是假的,是袁紹照顧發小,隨便表舉的,漢室朝廷完全不曾承認。

一位幾乎等同幷州牧的顯赫高官,與一名虛假的奮武將軍司馬,這之間差距猶如雲壤之別。

文士出仕,最看重的便是自己是否深受重用。為此,勢力強弱還要排在其次。使勢力變得更強盛,更富庶,不正是君主任命自己總覽政務的原因嗎?

至於政治理念,恐怕還要排到更靠後的位置。這畢竟只是諸夏內戰,只要不像袁術一樣貿然稱帝,各方諸侯在道義上都沒有什麼高低之分,說的到底不過是為了稱雄爭霸。

張瑞未曾謀朝篡位,更沒有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相反一直以來,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更大力討伐董卓,堅定驅逐胡虜。算得上是諸侯中忠義仁厚的一列。

荀彧在受到張瑞如此禮遇之後,短期內完全找不到離開的理由,只得忙碌於幷州政務當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