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百足之蟲徹底消散(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為什麼不允許?這種問題基層計程車卒如何能知曉,士卒們只是奉命辦事。
你們有任何疑問,去找成宜溝通。
但作為名義上隴山駐軍的主將,成宜卻在防線後方數百里外的長安城中享受美人歌舞。
關中諸將面臨的幾乎是一個死節。
要想越過防線,必須要跟先成宜溝通。而欲跟成宜會面,又必須要先渡過防線。
當然關中諸將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最簡單的便是振奮士卒,強勢的打通隴山防線,迴歸關中。
現實就是如此諷刺,正是因為打不穿隴山防線,所以才需要攻打隴山防線。
若關中諸將戰力足夠穿隴山,那還需要回關中幹什麼,涼州數十萬亂民等著他們去劫掠。
好在關中諸將們,大智慧、大戰略雖然沒有多少,但見風使舵,見縫插針的小聰明卻從來不缺。
糧草、輜重、甲冑都丟失殆盡的諸侯們,略一合計,要重新武裝部曲的費用,怕是要掏光自己的家底,繼續劫掠殘破的涼州,無論如何也彌補不了虧損。
這諸侯的事業再維持下去,只會損害自己的財富與利益。那大部分將領都用腳投票,選擇投降享受榮華富貴。
很快便有人向駐軍表示自己不打算聯絡成宜了,而是打算率眾投效孟侯。涼州這麼危險,匪寇叢生,叛軍遍野,實在不是自己這種良民應該待的地方。像自己這種奉公守法的良家子弟,就應該在孟侯治下長安觀賞馬球比賽,品評歌舞美女。
到六月中旬,便有兩萬餘人向沿線守軍投降,獻上戰馬四千餘匹。
而關中諸將之首的馬騰,也在僵持了十餘日後,選擇了接受張瑞的招降條件。
除了因為張瑞給出的待遇豐厚無比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馬騰麾下近兩萬大軍已經徹底斷糧。
此時再不投降,餓到兩眼血紅的將士真的有可能會發動叛變,砍了馬騰首級向右將軍府請功。
隨著馬騰的投降,曾經昌盛一時的關中諸將徹底雲煙消散。
五萬餘大軍投靠到了張瑞麾下,提供戰馬八千多匹。
但與這強大的軍事力量相比,意義更大的是政治影響。
這些強梁、匪寇再也不會憑險恃遠,如同頑疾一樣,在涼州發起一次次的襲擾了。
涼州本就是邊徼之地,夷夏雜處,憑險恃遠,易擾難安。
若再有大量孰知地理,深得名望的豪傑,整個涼州就完全不可能安定了,將成為右將軍府極大的負擔。
關中諸將的投降,意味著右將軍府終於不用顧及這些涼州豪士會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可以全力應對剩下的涼州叛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