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確切訊息,薊侯已合騎兵五千,徒卒三萬,共三萬五千之眾而南下。韓馥與戰敗績,冀州震動。薊侯乃改易守令,冀州長吏無不望風響應,開門受之。”

“冀州北部郡縣,常山國、中山國、河間國皆已歸附薊侯麾下,如今薊侯正在率軍猛攻渤海郡。若渤海郡亦下,則冀州北境所有郡國則皆為薊侯所有。”

張瑞看向地圖,按公孫瓚如今的進軍情況而言,整個冀州一半的領土都已納入麾下。

其當初一力主張趁韓馥闇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分冀州。如今看來,其當初所規劃內容幾乎已經達成。

只要再拿下渤海郡,公孫瓚就可以安枕無憂了。按約定,南方的魏郡、清河國、趙國與鉅鹿郡為右將軍府所有。

剩下最後的安平國,雙方以漳水為界均分之。

冀州兩大精華郡國分別是魏郡與渤海郡分別歸雙方所有。渤海郡人口眾多,超過百萬。魏郡有鄴城,繁華富庶。雙方可謂皆得所需。

因而這兩個郡國都是雙方誌在必得的戰略要地,公孫瓚不可能不打渤海郡。

只是這樣,張瑞當初用來限制袁紹的麴義,就要正面迎上公孫瓚了。

這讓張瑞頗感興趣,在自己影響下的冀州割據局勢變換後,會有怎樣的發展。

公孫瓚還會敗於麴義之手,被趕出冀州嗎?

到目前為止,公孫瓚的形勢與歷史上沒什麼變化,倒是袁紹被張瑞削弱了一分,少了一位大將,不知道還能否穩住冀州。

可惜自己也被涼州的戰事束縛了手腳,西涼叛軍若是放任不管,必然會重演寇略三輔的形勢。十萬大軍進入京兆尹,圍困長安。右將軍府多年的心血與精力就付諸東流了。

不然右將軍府一定會配合公孫瓚進一步削弱袁紹,至少要保持雙方的平衡。不能讓公孫瓚迅速佔據幽州、冀州、青州,但也不能讓袁紹迅速擊敗公孫瓚,一統河北。

既然已經削減了袁紹一位大將,那對袁紹的謀臣,張瑞自然也不能放過,說道:“請沮先生入內……不,孤親往迎之。”

話畢張瑞起身走出門外,迎向沮授。以沮授之戰略眼光及真才實學,當得起這份禮遇。

折節下士,求賢若渴,是一個諸侯成就偉業的必有素質之一。

至少,對沮授而言,張瑞的親自出迎,熄滅了其很大一部分怒火。

有此禮遇說明右將軍不是而已戲耍自己。

當張瑞走近,甘寧立即帶著錦衣衛退到一旁。

張瑞站到沮授面前,笑著說道:“公與先生,許久不見。”

沮授此刻與關羽辭別曹操的心情十分類似,自去歲入關中以來,沮授受到太多尊重與禮遇。

以沮授之神思敏捷,當然能看清對方求賢之心。

只是,人怎能背棄忠義?故主猶在,而因為功利轉投他人,與小人何異。若能因為功利而轉頭右將軍,將來是否能因為更高的地位而轉投他人?

最終,沮授心中的惆悵皆化為一聲嘆息,拱手說道:“拜見君侯。某已在君侯軍中叨擾多月。如今吾主相召,某不得不向君侯拜別。”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