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倒是樂見如此,說道:“袁術處於弱勢,其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以袁術之才,若優勢巨大,難免會疏忽大意,導致大敗。但其身處弱勢,謹守郡縣,縱有小敗,而無大禍。層層固守,反倒能堅持時間更久。”

倒是也有道理。袁術打優勢的進攻戰就沒怎麼贏過,出征豫州,導致大意丟了南陽,出征徐州,導致兵敗折將。反倒是稱帝后,被四方群雄圍攻,身處劣勢。在曹操、呂布、孫策等人的聯合進攻下,還堅持了數年。

呂布都已經身死白門樓,袁術還在淮南苟活,直到被劉備堵截了北上投奔袁譚之路,才吐血而死。

慶功宴結束五日後,兵部考功司核算軍功完成。

高順因功正式升任裨將軍。

偏將軍、裨將軍都是雜號將軍,是雜號將軍中最低一級的名號。

通常以偏將軍為尊,位列鷹揚將軍、奮武將軍等軍職之下。

但即便如此,裨將軍與中郎將亦有了天地之差。

裨將軍品質再低,也是封侯拜將中的將拜將一列,乃諸夏最高的榮譽之一。

漢室與後世不同,將軍並不常設。在漢末官職氾濫之前,中郎將通常就是普通軍人能達到的極致了。

皇甫嵩統領大漢最精銳的禁軍,三河五校去平定黃巾之亂,漢室給的官職也不過是中郎將而已。

呂布誅殺了丁原,帶領全部幷州軍投靠董卓,所封也只是中郎將。

作為徵西將軍府治下最忠誠、資歷最老的軍人,高順升任裨將軍,實至名歸。

同時這也給了其他將校極大的激勵。主公慷慨大方,只要忠勇奮戰,封侯拜將皆指日可期,絕不會吝嗇區區將軍之位。

在冊封將軍這方面,最大方的無疑是劉備。

同為重號將軍,左將軍劉備也可以封各種雜號將軍。

赤壁之戰後,劉備封了關羽為蕩寇將軍,領襄陽太守,張飛為徵虜將軍,領宜都太守。

其地位僅比劉備稍低一級。

而趙雲則被封為了牙門將軍,一個劉備首創的雜號將軍,不知所謂。直到桂陽之戰後,趙雲才被封為了偏將軍。

可以說高順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趙雲在劉備帳下十數年的升遷路程。

高順之下,另外兩名中郎將徐榮、段文則只能算是從高順擊袁術於南陽,論功還不能升遷。

自中郎將以下,軍功更加均勻,並未出現以少擊眾,上陣上獲得情況,所以軍兵皆各自積累軍功。

除了軍功外,此戰共發放勳田七千三百畝。相較於徵西將軍府治下的近七千萬畝良田,所佔僅萬分之一,也足見勳田之珍貴難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