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黃金七萬五千斤(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事情亦如此巧合,歷史上袁術身死軍破,也正是這位徐璆得其所盜傳國玉璽,送還許都,上交皇帝。
確認詳情之後,高順立即派信使星夜返回長安請示如何處置。
驟聞南陽戰事,張瑞驚訝不已,從蔡琰手中取過冊文,親自
實在沒想到,孫堅竟會死於自己之手。
亂世風雨飄搖,張瑞想過自己早晚會誅殺某位赫赫有名的諸侯。卻沒想到誅殺的第一位諸侯竟是東吳政權奠基人之一。
徵西將軍府轄地在大漢最西北,而東吳在大漢最東南。二者可謂天各一方,竟也能陰差陽錯產生交集。
孫堅之死令張瑞頗為感慨。
對於孫堅的歷史評價,《魏略》與《吳書》因為立場問題,有云壤之別。魏國官員極盡損貶,吳國官員則極盡讚美之言,稱忠規武節,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眾多評價中,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評價應該算是最客觀中肯:“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孫堅與董卓一樣都是孤微發跡,致有權勢,最終名動天下。
雖然二人皆生性殘暴,但選擇的道路卻截然不同。董卓討好士族,殘虐百姓。孫堅則撫境安民,殘虐高官名士。
無論如何整個漢末,天下皆舉兵向卓,而能以軀命與卓爭生死者,孫堅而已。其次則曹操而已。
僅能與董卓爭生死這一點,便值得張瑞敬其一聲英雄。
雖然孫堅被自己所誅殺,導致董卓少一大敵,但自己將代替孫堅,繼續奮烈武節,誓必誅殺董卓。
於是張瑞吩咐道:“令高順接受袁術提議,率大軍返還關中,準備參與涼州戰事。速平關西,以圖東進。”
無論袁術還是劉表,甚至袁紹、曹操都不是張瑞如今的生死大敵。
這些人即便結不成盟友,也不至於立即與徵西將軍府決一生死。
南陽之戰的爆發,完全是在徵西將軍府文武意料之外,由袁術的驕橫跋扈所引發。
張瑞真正欲除之而後快的,只有董卓與西涼諸將。
誅董卓是為了取得大義,董卓殘暴,且把持朝堂,誅殺董卓,張瑞能獲得天下之名望,同時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戰略優勢。
而誅殺西涼諸將,則為了切實利益,穩固勢力。西涼諸將的存在,令整個徵西將軍府如寒芒在背。若不除之,張瑞坐立難安。繁華長安直接暴露在西涼賊寇兵鋒之前,是任何文武都不能接受的形勢。
西涼偏遠,涼州諸將在地方盤根錯節,糾連異族,為害甚大。
張瑞決定只待稍微安頓南北方局勢後,就付諸全力,一次性將涼州事宜徹底解決,剪除身後之憂,然後揮師東進,參與群雄逐鹿的中原戰場。
南方跳脫的袁術被徵西將軍府大軍按下消停,張瑞便將目光轉移到北方。
在南陽戰事進行的同時,北疆各項事宜亦在穩步推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