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最早是西周分封的樊國。襄陽最早是楚國北津戍,也就是在漢江岸邊設立的防禦北方敵人的軍事據點。

關於周王室與楚國的關係,可以參考史記。

楚王熊通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

於是楚人自立為武王。

樊城地處漢江北岸,乃是周王室屬臣。

而襄陽在漢江南岸屬於楚國,在楚國勢力擴張到北方之前,兩岸長期處於敵對狀態。

秦漢行郡縣兩級制。樊城、襄陽也是一南一北分屬兩個郡,以漢江為界,北邊為南陽郡,南邊為南郡,樊城歸南陽郡,襄陽歸南郡。

在這種情況下,兩地百姓很難對彼此有什麼認同感。

直到曹魏設立襄陽郡,襄樊才終於被聯絡在一起。

而直到劉表入主荊州,在故襄陽城東北方向修築瞭如今的雄城襄陽。才有後世鼎鼎有名的襄陽城。

關於荊襄防線,有句名言叫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

便是因為樊城在漢江以北,要直面北方勢力強盛的騎兵,容易被團團包圍。而襄陽在漢江以南,有天險作為屏障。

如今袁術手下大軍也面臨了同樣的困境。

六千鐵騎,旌旗招展、甲光曜日的列陣於樊城之下。

直到被包圍,樊城守軍也沒搞清楚戰事的具體形勢,南陽大軍不是在武關城下跟徵西大軍對峙嗎?

怎麼忽然之間就形勢急轉直下,大量郡縣望風而降,兩三日內,敵軍便打穿了整個南陽郡,從南陽最北方的飄雪山路,攻到了南陽最南方的漢江沿岸。

在樊城駐守的將領是梁剛,受袁術之命,引軍五千負責防禦江對岸的劉表。

但劉表那裡還風平浪靜,來自身後的征塵卻先一步包圍了樊城。

在城牆上看著遠方耀武揚威的鐵騎,由不得梁剛不憤怒,北方的戰友都是一群酒囊飯袋嗎?

敗不可恥,可恥的是,敗得如此狼狽而又無聲無息,導致南方郡縣毫無準備,紛紛失守。

若非敵軍鐵騎徐徐如林,一天只進兵百餘里,恐怕樊城也來不及布好防禦。

鐵騎包圍形成後,校尉黃忠便策馬上前,停在城門前十數步處大吼道:“暴徒袁術奢姿無厭,征斂無度,劫掠百姓,南陽士紳黔首皆飽受其苦。吾主徵西將軍順天應時,遣雄師十萬解南陽百姓之倒懸。”

“十萬大軍已盡克南陽,爾等速速開門投降。否則大軍合圍,頑抗者皆斬不赦!”

一口地道的南陽口音,令守城士卒極為親切。

而話語中所談內容,也道出了無數南陽人心中的苦楚。

《三國志·袁術傳》記載,南陽戶口數百萬,而術奢淫肆欲,征斂無度,百姓苦之。

袁術的暴行,極不得南陽人心。

所以歷史上,袁術僅佔據南陽三年,便被劉表趕到了豫州。

而且這個過程竟然是一步一步推進的,並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