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以步擊騎(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勳不怒其戰敗,卻怒其擅自行事,莽撞出擊。
但在鞭笞過後,張勳無奈的嘆了口氣,前軍的戰敗只是整場戰爭的一個縮影。
徵西將軍府的騎兵優勢太大,若南陽大軍沒有應對之策,前軍的戰敗很快便會在整支大軍身上重演。
南陽並非沒有騎兵,以南陽之富庶,後將軍袁術購買了多達五千餘匹戰馬,組建了一支頗具規模的騎兵。
但騎兵並非有馬就能叫做鐵騎。士兵的騎術、射術,騎兵的戰術,甚至雙方的武備都不在一個層次。
張勳手中有騎兵三千,卻不敢言能穩勝徵西鐵騎千人。
若是莽撞派這三千鐵騎出擊,一戰覆滅,徹底失去了騎兵掩護,徵西將軍府的騎兵就徹底毫無顧忌了。
張勳的謹慎是十分明智的。
徵西將軍府的騎兵有馬蹄鐵、有雙蹬高橋馬鞍,無論衝擊力、機動力還是騎射水平都遠超南陽騎兵無數。
雙方騎兵交戰,南陽騎兵必然會被徹底擊潰。
沒有了這三千騎兵的牽制,徵西將軍府鐵騎將會立即派出遊騎騷擾南陽軍糧道。
張勳深感無力,這一仗之所以打得如此艱難、被動,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自己主公後將軍袁術的胡亂指揮。
封鎖武關,是整個南陽文武一致的決斷。畢竟關中鑄幣之利太大,若不採取措施,南陽財富將會源源不斷的流入關中。
在做決斷之前,南陽謀臣也分析過敵我形勢。
徵西將軍府雖然幅員遼闊,橫跨幷州、司隸兩州,有雁門、西河、上黨、太原、河東、河內、京兆尹、弘農八郡。
但其所佔之處,皆地廣人稀,久經戰亂。即便最富庶的河東,因為白波之亂,人口也不過五十餘萬。
至於西河、雁門、上黨、京兆尹這種郡國,更完全是累贅,要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財力去建設才能收取成效。現如今除了浪費徵西將軍府的精力外,提供不了任何助力。
今年關西大旱,赤地千里,在南陽謀士看來,徵西將軍府能穩定住災民不使其叛亂就已是極限。長安的叛亂,無疑極大程度上佐證了南陽謀臣的觀點。
而最終使袁術下定決心封鎖武關的,則是外部環境。
徵西將軍府幅員遼闊,便註定了其周圍強敵環繞,司隸東面的董卓,幷州東面的黑山軍,北方的鮮卑、烏桓,西方的韓遂,西南方向的羌人、氐人,皆虎視眈眈。這就註定了徵西將軍府大軍要分散駐守各地。
這是幅員遼闊所帶來的必然結果,當初徵西將軍府在與董卓交戰時,便暴露過一次這種弊端。
進攻時可以從容排程軍隊還不明顯。一旦遭逢突襲,漫長的戰線上大軍便會調動不及,不得不以寡敵眾。
而徵西將軍府的弊端卻盡是南陽郡的優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