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雖然有意抬高嫡系的地位,卻也不願意他們一家獨大。何況,投奔來的府兵怎麼也得給他們出頭的希望,如此才能保證府兵們的戰鬥力。

於是張瑞笑著對這位府兵軍官說道:“吾部英才何其多也。快快自報姓名,讓吾等知曉。”

這位軍官立即單膝跪地,抱拳說道:“回主公,某姓晟名武。舔為主公帳下一屯長。”

漢軍軍制為五二制,自下而上分別是士兵、伍長、什長、隊率、屯長、軍侯、校尉、都尉、中郎將、將軍。

張瑾、張白騎都是統兵五百的高層軍官。這位晟武身居屯長,率領一百名府兵,地位也就僅稍低一級。是隊伍裡的中堅力量。

面對自己隊伍裡的中堅力量,張瑞很隨和的笑著問道:“依你之見,吾等該作何部署?”

晟武臉色肅殺,一腔熱血如火一樣噴發,說道:“回主公,末將以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在郡兵抵達之前,吾等一舉肅清縣內豪強塢堡。解決後顧之憂後,吾等可從容應對郡兵。如此方為萬無一失。”

張瑞笑著點頭,讚道:“先弱後強,打漢軍一個時間差。不失為一條妙計。”

看著滿懷希望的將士們,張瑞隨意的說道:“如此果敢驍勇,且先為我統帥親兵。以待重用。”

親兵統領!

能擔任如此職務的將領,那都是主公親信。

而且作為親兵,不用上陣衝殺,獲勝卻有大功,是提拔將領最方便的平臺。

所有人都知道,晟武這是被主公看重,即將重用了。

當事人更是激動無比,完全不介意自己指揮的部下從百人縮水到幾十人,拜謝道:“武願誓死保衛主公。”

起身後便仰著頭跨立於張瑞身後,一副盡忠職守的模樣。

這兩份方案就能比較出雙方在眼界上的差距了。

雖然黑山軍的方案看起來更加穩妥,但是太理想化。固然據城而守,適時出擊符合兵法正道卻不符合孟縣的實情。

孟縣本身只有千餘戶人家,完全沒有餘糧供養雲集而來的流民。雖然縣令裴紹披星戴月的緊急安置了兩千餘戶人家,但是春耕剛過也屬於幹吃糧不納稅那種。

從張燕那裡坑來的萬石糧食為了供應這上萬流民已接近告罄,哪還有固守的資本?

更何況,縣內還有幾家豪強隨時準備背刺己方,重奪孟縣。

內憂外患下,怕是等不到反擊的機會,孟縣就瓦解了。

所以張白騎或許可堪一用,但不是當下。

晟武的方案雖然打法激進,但是在戰略上卻比較穩妥。肅清豪強,既能增加糧草也能穩固後方。進而從容迎擊晉陽軍。

這方案最大的不穩定性在於,己方究竟能不能在晉陽軍到達前取得對豪強的基本勝利。萬一進攻不順,那腹背受敵的孟縣軍真的是萬劫不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