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完城旦舂(第2/2頁)
章節報錯
平日裡想遷數十萬百姓往幷州郡縣,可能性微乎其微。
幷州郡縣中的上郡、雲中、定襄、五原、朔方皆是黃河流經的土地,氣候、降水皆十分適合農耕。
能重新奪回,足以成為數十百萬農耕家庭的世代根基。
漢末亂世飄搖,百姓背井離鄉,張瑞的一大宏願便是能將大量本應亡故的百姓挽救下來,安置於這些空曠郡國,從而一舉兩得,既佔穩了明代的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又儲存了諸夏元氣。
涉及到軍事部署,袁渙作為京兆尹文官再無發言之權,說道:“主公既有安排,某便無需多言。某治理不力,導致長安有此叛亂,請主公治罪。”
自始至終,袁渙並未有任何辯駁之言。
站在一旁的裴潛嘆了口氣,站出來為其求情,說道:“主公,長安之事,京兆尹情有可原。其政務之多,恐為治下諸郡之最。”
“首當其衝,乃是以工代賑,安置數十萬流落關中之百姓。且要合理統籌百姓興修道路、建設城池。”
“然旱情嚴重,京兆尹一郡之糧不足用,不得不從他州轉運糧草,賑濟災民。”
“適逢七月,又添政務。官員非但需謹慎面對秋收,還需推行兩稅新法,徵收賦稅。”
“實在是難以兼顧。”
張瑞輕嗯了一聲。君逸臣勞,在長安有所體現。
相比於張瑞的悠閒生活,袁渙身上擔負的政務之多,令人敬嘆。
對這種宵衣旰食、鞠躬盡瘁的官員,任何一名君主都不可能厭惡。
面對袁渙在長安之亂中的失察之責,張瑞說道:“京兆尹疏忽職守,以致長安暴亂。就地免職,貶為典農都尉,督左馮翊屯田事宜。自京兆尹以下,涉事官吏,盡論罪罰過,皆處以律法典章。”
吩咐過後,張瑞無奈暗歎。堂堂一位穿越者,治下竟然也會發生農民起義這種事情。
自己難道就真沒有一絲絲的主角光環嗎?
其他穿越者無不是雄才偉略,百姓甘願為之赴死,文武百官忠貞不二。
自己卻先遭親衛隊長譁變,再遭百姓叛亂。
也慶幸自己臉皮夠厚,才能尊重律法尊嚴,堅持依律處置,而不是惱羞成怒的大開殺戒。
袁渙拱手,說道:“謝主公寬恕。離去之前,某尚有最後一事需稟於主公。”
“何事?”
“乃是欲向主公薦一賢才。名為張既,字德容。昨夜叛亂,其臨事制變,幹霄凌雲,於東市徵集數百青壯,驍烈果敢,扶危濟難。終使暴徒劫掠東市兵刃意圖成空,極大扼制暴亂蔓延,於時有功,可堪大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