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震懾左賢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超意氣風發的領了一千精銳步騎,攜帶十五天糧草,便離開長安一路南下奔赴接壤益州的群山當中。
在馬超離去後,張瑞並未能夠清閒。
在長安內有太多的使節需要張瑞接見,更有無數軍務、政務需要慎重處理。
伸了個懶腰,張瑞對楊修問道:“當前最緊急政務為何?”
楊修不用翻看冊文,當即答道:“分別為會晤荊州刺史劉表使節鄧羲,盟誓南匈奴左賢王去卑,檢閱《武經總要》以訓練三萬兩千新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徵西將軍府能壯大到如今地步,靠的從來不是盟友強大,而是自身兵精將猛。
於是張瑞說道:“便先看看《武經總要》,編撰近年,也該略有雛形。”
《武經總要》由賈詡與王昶負責統籌編撰,便由賈詡回執,介紹道:“《武經總要》共分三卷即上卷《將務兵謀》、中卷《部伍營陣》、下卷《攻守戰具》。”
“《將務兵謀》重選將,乃將校必精之術。選賢將良才,授審敵強弱之術。使將校能料其彼我之形,定乎得失之計,始可兵出而決於勝負矣。更使其才足以斷地之形勢,觀時之宜利。賞罰分明,申明號令。用兵上神,戰貴其速。”
張瑞點了點頭,大概能理解。總體而言,上卷《將務兵謀》更接近世人印象中的兵書,教授將領如何用兵上神,戰貴其速。在何種地形下進退有度,如何審視敵我強弱,最終定攻防之策,決勝之機。
“中卷《部伍營陣》,即三軍通典。大軍編成、步騎數量、士卒訓練、行軍宿營、古今陣法、旌旗鑼鼓、斥候偵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戰、甲具兵刃、開拔距離等。”
“下卷《攻守戰具》,即營陣、兵器、器械之詳情,含櫓盾、長槊、三弓床弩、神臂弓、宿鐵橫刀等。”
“僅由某敘述,主公或難見其利,莫如前往軍中視察一二。長安城外三萬新軍正在滈水之畔訓陣演武,用的便是《武經總要》之法。”
“可。孤便去一觀《武經總要》見效如何。”
出行不是一件易事,謝玄、李猛、胡車兒親衛將校立即開始安排車架,準備旌旗,通知京兆尹淨道戒備,出警入蹕。
侍衛準備依仗期間,張瑞趁機處理一下其他政務。說道:“令南匈奴左賢王去卑來見孤。”
去卑一人往返,速度極快,片刻後便抵達府中,對張瑞行禮說道:“拜見幷州牧。”
南匈奴的情況比較複雜,理論上護匈奴中郎將、西河太守、幷州刺史都是監護南匈奴的官員。
甚至漢室權威鼎盛之時,南匈奴單于呼徵,光和元年被立。光和二年,因中郎將張脩與其不和。張脩就隨便將其斬殺,更立右賢王羌渠為單于。
羌渠即如今張瑞手中傀儡單于欒提於夫羅之父,前年因派兵相助靈帝攻打張純,而被國人殺死。
只是隨著漢靈帝的橫徵暴斂,大漢風雨飄泊,狼煙四起。
中央再無力管制幷州,甚至出現前任西河太守邢紀、幷州刺史張懿皆死於匈奴暴亂當中。南匈奴甚至膽敢無視朝廷冊封的單于欒提於夫羅,自行擁護須僕骨都侯單于,無視漢室詔令。
南匈奴勢力一時昌盛,如日中天。
但隨著張瑞出任幷州牧,四萬餘大軍陳軍邊境,誓要護送單于欒提於夫羅返回美稷重掌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