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捆綁銷售(第2/2頁)
章節報錯
難處?這要分怎麼看了。
如果張瑞像其他諸侯一樣,不理百姓死活。鷹揚將軍府府庫之充盈,足以讓其他諸侯羨慕至雙眼血紅。
但若是要救濟數十上百萬百姓,那府庫物資就成杯水車薪了。
這也是糜芳會詢問的原因,因為只要對鷹揚將軍府有所瞭解,都清楚府庫中物資充盈無比。很不理解張瑞為何要拿出軍國重器,去換本就堆積滿倉的糧草。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孤急需糧草,糜氏世代墾殖,糧食必富有積蓄,若肯販賣至河內,孤不吝高價。”
在生死麵前,黃金、銅錢都不值一提。不給糜氏這種大豪商很賺一筆的機會,糜氏又怎麼有動力向河內販糧?
糜芳是商人,囤積居奇已經是深入骨髓的本能。知道只要自己一開口,販糧利潤便可驟翻數倍。為此,糜氏甚至可以不惜前往揚州、豫州收購糧草。
但糜芳卻沉默了許久,自己身家已經鉅億,再要那麼多錢財又有何用?
大堂內只剩下幾人平靜的呼吸聲。
良久,糜芳雙拳重重握緊,下定決心,望向張瑞說道:“將軍若不棄,芳願盡綿薄之力。贈將軍米三十萬石,以為將軍紓難解困。”
張瑞精神一振,身體前傾,盯緊糜芳問道:“君有三十萬石糧草?”
糜芳語氣堅定,說道:“糜氏有童僕數萬人,良田千頃,資產鉅億。雖多為吾兄所有,然某亦分得其中些許。願變賣資產置換糧草。”
“如此義士,雄氣壯節,其恩足以感人情,義足以勵薄俗。孤請舉君為孝廉,授鷹揚將軍府從事!”
“芳拜謝主公,願效犬馬之勞。”
張瑞認真審視著糜芳,畢竟此人在歷史上因為背叛關羽而揹負了太多罵名。
可張瑞相信,當初在資助劉備時,糜芳亦是真心覺得劉備是一位英雄,最終能成就偉業,為此甚至不惜遠離家鄉,顛沛流離。
如今糜芳認定鷹揚將軍府雄踞關西,最終能成就一番偉業,同樣變賣家產,遠離家鄉。
只是不知道這一次,糜芳能忠貞到底嗎?
有功則賞,有過則罰,乃是鷹揚將軍府鐵律。如今糜芳對鷹揚將軍府有大功,張瑞不能無所表示,啟用是理所應當。
不會因為懷疑糜芳將來可能變節,便抹殺其如今功績。
而且張瑞其實有些欽佩糜氏兄弟。
以其身家,到漢室買官,做到郡守、九卿一級,完全不在話下。但自始至終,二人亦未曾如此。
曹操為了削弱劉備,上表薦麋竺為嬴郡太守,麋芳為彭城國相,但二人皆棄官不受,堅定跟隨劉備顛沛流離。
二人不為官職所動,傾家蕩產,只為跟隨自己認定的英雄。
糜竺堅持到底,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被封為安漢將軍。
而糜芳半途而棄,在東吳倍受欺凌、嘲諷。
在糜芳離去之前,張瑞笑著說道:“子芳如今為我鷹揚將軍府一員,再回徐州與陶使君商談事宜,便為公幹。孤派百名甲士與君同行,為君壯勢。”
這麼做也是為糜芳增加面子。讓他在徐州人面前揚眉吐氣。
他糜芳並非無路可走,才投靠鷹揚將軍。
而是在鷹揚將軍府深受重用,如今代表鷹揚將軍返回徐州商談政務事宜。
糜芳略一思索便想清其中深意,恭敬的向張瑞行禮,說道:“拜謝主公,芳必不負主公重託,與陶使君達成交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