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討董大戰,鷹揚將軍府積攢了太多內政,而且全是一些審配無權決斷的大事。

在張瑞返回長安的當日,來不及休息,便被無數文臣團團包圍在了府邸之中。

每一個人都宣稱自己政務緊急,事關緊要。

緊張的氛圍,令張瑞不敢輕視任何一個,只得逐一解決。

審配位高權重,第一個被接見。

未等張瑞有所寒暄,審配直接張口爆出一句震撼之言:“主公,天時有變。”

天時有變?張瑞被震得胡思亂想。難道自己得穿越引起天象大變,紫薇衝北斗,熒惑守心?

亦或是大漢要亡了?代漢者當圖高的讖言生效了?

“有何變故?”

“主公,如今天時乾旱少雨。今歲氣候與去年大不相同。去年陰雨連綿,大河暴漲。今歲卻乾旱異常,太原、河東、河內、上黨、關中皆受影響,已有郡縣數月滴雨未下,必有旱災。蝗災常在旱災之後。如此種種,皆需早做預防。”

聞言,張瑞眉頭緊蹙。

漢末氣候異常,史書有所記載,各種極端天氣頻發,瘟疫兩三年一回。

往往今年暴雪,明年冰雹,後年地震,再後一年就乾旱,土地乾裂,千里荒無人煙。

天時如此,人力亦無可奈何,只得盡力補救。

張瑞問道:“情況如何?”

審配立即開啟策文,擺到張瑞面前,說道:“主公,如今已是四月末,大片郡縣滴雨未下,農田必然減產。恐致上千里範圍內饑民遍野,流民流竄乞活。”

張瑞氣憤不已,右手奮力拍案,自己穿越到漢末這麼久,卻連一次小小的旱災都抵抗不了?

不甘的問道:“難道便不能預防?太平盛世是如何應對的?”

審配不清楚張瑞在氣憤何事,耐心解釋道:“朝廷常會減免田稅。能開倉賑濟,便已是盛世王朝。”

張瑞開啟審配策文粗略看了片刻,隨即惱怒的扔到審配腳下,憤怒的說道:“審長史,這便是爾的應對之策?”

漢室自古重丁賦而輕田稅。美名為三十稅一。

一旦發生天災,便免除田稅。但丁賦、更賦分文不減。但恰恰是這份人頭稅才是納稅的大頭,是田稅的近百倍。這就是為什麼自古以來,史書總是記載官府免稅,卻從幾乎不見免賦。

如今鷹揚將軍府改革了稅賦,攤丁入畝,按田地多寡收稅。審配捨不得減免田稅,便主張按每戶按人口減免一定的納稅份額。例如,原本應該納稅十的家庭,如今只需繳納八石。然這種做法完全是官府在自欺欺人,自我感動,對百姓毫無用處。天災一至,百姓農田產出連五石都沒有,就算減免兩石甚至四石又有何用?百姓一樣要家破人亡。

其他至於開倉賑濟,隻字未有。

古代農業全靠家庭手工耕種,小農經濟十分脆弱,一次天災便會導致餓殍遍野。

誠如審配所言,能減免賦稅、開倉賑濟便已是盛世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