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疑賈詡思設內閣集權(第2/2頁)
章節報錯
顏良終於求到出戰機會,連忙向張瑞拱手,大吼道:“今日必擊破賊陣,以答謝將軍厚望!”
隨後便鬥志昂揚的帶著五千大軍離開大營。
看著興高采烈離去的顏良,張瑞切實找到了一點智商上的優越感。
同時眼神意味深長的望向賈詡。恐怕這聰明絕頂的傢伙平時亦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憑藉著智商上的碾壓,無數次在悄然中,令自己不知不覺便遵從其意願行事。被他利用了,還覺得他是個忠臣賢才。
略一回想,張瑞只感覺後背發寒。似乎賈詡每每與自己對話亦是同樣套路,先一頓誇讚,再自貶一番,最後總結,一切決斷都是鷹揚將軍英明神武。
這一刻,張瑞總算清楚為什麼歷來為人主者總是猜疑手下重臣了。臣子提議在後世人看來明智無比,但主君態度堅決,就是不肯採納。
張瑞非常有自知之明,智力只能考上一個雙非本科,在智力方面被無數人碾成渣渣。想跟賈詡這種一個時代最聰明的謀士鬥智鬥勇,根本毫無可能。
張瑞不知道後世其他人身處自己的位置會如何壓制賈詡、司馬懿這種妖孽。魯莽者或許直接殺了,猜疑者或許敵視不用,自信者或許重用有加,但難免高平陵之變發生。
誰也不清楚,這些外表看似忠良,獻計屢出奇效的頂級謀士,究竟內心在打什麼主意。
或許一朝不察,彼輩暗中便埋下了陰謀霍亂的重要一步。
張瑞屬於性惡論的忠實擁躉者,歷史五千年也寫盡了陰謀叛亂,絕不相信每一個麾下文武都忠心耿耿,誓死不渝。
歷史上有人出入禁闥二十餘年,謹慎赤誠,未嘗有錯,被贈《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引以為當朝周公。後挫敗大臣叛亂,執政期間休養生息,大赦天下,鼓勵農業。看似忠臣,然而此人名叫霍光,廢立皇帝。
有人家族權傾朝野,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立朝以來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唯其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滿朝大臣都覺得其淳樸隨和,皇帝亦覺得其人賢能。然而此人名叫王莽,一朝大權在握,便篡位換朝。
有人為四朝重臣,君臣無隙,治軍輔政,屢建良策,恪盡職守。屢次為帝國平定四方叛亂,擊潰敵國入侵,年老之後上交所有軍權,不問政事。然而此人名叫司馬懿,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權臣。
忠奸難辨的時候,一個普通人該如何防備這些聰明絕頂的臣子,令其不思謀叛亂?
張瑞能想到的唯一方式便是參考後世,完善君主集權制度。
後世那麼多朝代,君主集權已經做到了極致。
尤其大明的內閣制與錦衣衛制,最為典型。
作為亡國之君,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有崇禎那麼大的權柄。
有明一代,亦未出現過陰謀篡位的權臣。
監察制度已經在建立當中,集權制度亦應該提上程序了。
隨後張瑞飽含深意的拍了拍賈詡的肩膀。
良久,笑著說道:“賈司馬,且與孤前去同觀顏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