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張瑞在孟縣起兵,收攏了上千漢室內撤的邊軍散兵遊卒,那時高順便已在張瑞手下效力。一直忠心耿耿,戰功赫赫。

而且未曾同歷史中跟隨呂布四處流浪,所有積蓄都留在了太原。無論是繳獲的戰利品、還是張瑞的封賞、以及勳田的產出,常年累月的積攢,都足以使高順府中積累一大筆財富。

這不單單是高順如此,是整個將門階層,皆是如此,包括段文、謝玄、趙雲、張遼等等,皆因無需納稅,而頗有積蓄。

張瑞在興建長安時便將目光注意到了這群人身上。

在鷹揚將軍府治下,最富裕的三大階層,分別是手握大量手工作坊的豪族,掌控大量商隊、貿易路線的豪商,以及無需納稅的將門子弟。

前兩者是張瑞的錢袋,為張瑞提供鉅額財政收入。後者是張瑞手中利劍,威懾一切外敵內患,穩固張瑞統治權威。

同時這三者也是興建長安城的主要生力軍。民間的亭臺樓閣、市肆工坊全由彼輩出資,自行修建。

如今鷹揚大軍死傷慘重,已是強弩之末。張瑞打算在擒殺呂布,攻克函谷關後便返回長安,休養生息,發展內內政,徵募、訓練新軍。

被困死在函谷關與虎牢關之間的董卓,糧草無需多久便會斷絕,彼時便是取董卓項上人頭之時。

如今鷹揚將軍府的內政太多事情需要盤點,商稅改革、監察制度、鄭國渠修繕、《武經總要》等等數不勝數。

當然最重要的政務還是興建長安,穩固關中。

關於建設繁華長安,免不了興建土木。

在這方面,高順出身並不富貴,長期節儉的生活亦使其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興建一套佔地五十畝的莊園。

按律法:“良民三口之家分地一畝營建屋舎,每增加三口人再增加一畝(漢畝)。”

五十畝地,相當於數十戶百姓之房邸,高順完全沒有興建的頭緒。

張瑞便對其指引道:“長安城內有豪族專司建設,可出資由彼輩興建。”

長安是個重工商的城市,本就有大量的泥瓦匠與工匠。

豪族們早已發現興建長安城中存在的巨大利潤,所以紛紛將此類工匠收入府中,又花費重金從其他州郡聘請了無數經驗豐富的能工巧匠,打著為高官顯貴、富商豪族們興建府邸的主意。

張瑞亦樂得其成,大量工匠的匯聚,必然帶來技術水平的提升。

若其他隊伍提供的設計更精美,房屋更穩固,價格更實惠。豪族們必然會逼著手下工匠改善工藝。

這有利於提升長安建築水平。

同時豪族經營此種商業活動,必須找工信司申報牌照,亦有利於統籌管理。

使官府能將建築規範精準傳達給民間施工匠人。

張瑞能接受民間建築精彩紛呈,但絕不能忍受有人將長安搞的奇形怪狀。

理想中的長安佈局是井然有序的市坊中帶著各式創新與驚豔景色,而不是雜亂無章,任由百姓隨意侵佔道路、空間。

即鼓勵有序精彩,杜絕野蠻自由。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