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軍情逆轉終一日圍困呂布(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瑞與呂布交鋒數次,每次都是呂布人多勢眾,圍困己方。
這一次終於不同,一隊隊昂揚自信的鷹揚鐵騎為張瑞徹底清潔出了口惡氣,將呂布團團圍困在了湖縣城內。
雖然鷹揚大軍無力攻城,但同樣呂布亦無力出城對戰。
畢竟所有人都清楚,在空曠的平原上遭遇上萬突騎,除了被碾為塵埃不存在任何其他結果。
在大軍兵進湖縣圍困呂布的同時,一直被呂布囂張氣焰阻擋在湖縣東方的段煨所部終於亦有機會加入戰場。
該部三萬人,加上湖縣內被圍困的呂布麾下上萬人,董卓一方軍隊人數仍然多於鷹揚大軍。
但戰爭是一項錯綜複雜的浩大軍事藝術。
並不能簡單的以人數來評判優勢、劣勢。
鷹揚將軍府雖然人數略少於董卓一方,但卻牢牢把控了戰場的主動權。
上萬鐵騎縱橫馳騁,是戰是退完全由張瑞決定。董卓一方只能被動應戰。
而這還只是戰術層面。
在戰略層面,張瑞的優勢更是令董卓望塵莫及,已經達到賈詡所言,先勝後戰的境界。
在長安、在河東、在河內、在太原,各處府庫裡都堆滿了糧草,多達上百萬石。
足夠三萬大軍、上萬戰馬支度數年。
鷹揚將士就只管奮勇向前,毫無後勤之憂。
而董卓所部,糧食供應卻岌岌可危,四萬餘將士,誰也不敢肯定明天是否還能有糧供應。
但偏偏董卓所部並沒有戰場主動權。戰與不戰,在彼而不在我。
有後勤之利的鷹揚大軍必然會強行將戰事拖入對峙消耗當中,拖到段煨、呂布軍中糧草耗盡,才會一擊決勝。
而擁有騎兵之利的張瑞此刻亦並未麻痺大意,正在緊鑼密鼓的調兵遣將,向湖縣增兵,以徹底鎖定勝勢。
距離戰場最近的自然是高順所部,在穩固了華陰防線後,張瑞親自接見了這位武功赫赫的悍將。
高順在此戰中重要不言而喻。若無高順在後方牽制呂布主力,騷擾支援潼關的援軍。
呂布必然會全力防守潼關險隘,若如此,鷹揚大軍能否奪回潼關已成未知之數。
但可以確定的是,有呂布率軍呼應,魏續所部上萬人絕不會畏縮營中,甚至產生譁變。
見到高順後,張瑞笑著走到他身邊,親切的拍了拍其肩膀,說道:“辛苦了!”
當初軍隊譁變,連作為親衛隊長的晟武都心思浮動,可謂是張瑞人生最低谷的時刻。
彼時正是高順拔刀護衛在了張瑞面前,呵斥一眾府兵,為張瑞爭取了發言的機會,才最終使兵變平息。
這種能盡忠死節的義士,一直以來都被張瑞引以為腹心,位居全軍高位。
所以對待高順,張瑞並未說什麼冠冕堂皇的話,交流更像是患難與共的生死之交。
高順弘毅威嚴,面露笑容,說道:“幸不辱命。”
“且入座,連番血戰,君麾下將士倖存幾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