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破敵陣繳獲鐵甲千套(第1/2頁)
章節報錯
相距二十步,強弩在這個距離上已經可以射穿重鎧。
甚至歷史上界橋之戰中,麴義率八百先登死士對陣旌旗鎧甲、光照天地的白馬義從,以八百張強弩為用,強弩雷發,所中必倒,臨陳斬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及甲首千餘級。
步兵校尉部雖是舉國精銳,人人披覆鐵甲,前排盡舉櫓盾,但還是一瞬間被射倒上百人。
上千陷陣營以三排齊射,足足射殺了三百餘人。
若是普通士卒,這一次近距離攢射,就足以使其崩潰。
但步兵校尉部卻依舊陣容嚴整的穩步向前推進,鋼鐵撞擊聲混合著沉重的腳步聲彷彿響在所有人心頭,使所有敵軍壓力驟增。
陷陣營將士立即收起了弩箭,舉著長矛與櫓盾計程車卒列陣到最前方,密集的長刀被拔出,瞬間做好短兵相接的部署。
雄壯的鼓聲再次響起,左右兩翼的數十個方陣齊步向前。
兩支鋼鐵之師隨即撞到一處,喊殺聲響徹雲霄。
陷陣營將士奮命向前,後排的將士則引弓如滿月,箭如雨下。
優秀的弓箭手能百步穿楊,與之相配,優秀的弓箭的射程一般在百步以上,甚至某些強弓射程能達到一百五十步。
《漢書·食貨志》:“理民之道,地著為本。故必建步立畝,正其經界。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升,井方一里,是為九夫。”
故漢代一步為六尺,上百步的距離為六百多尺,超過一百四十米。
陷陣營的軍陣狹長,厚度只有幾十米。
所以後方的弓箭手可以從容放箭,拋射的箭雨無論如何都不會誤傷到友軍。
這麼密集的箭雨,即便是身穿鐵甲的步兵校尉部士卒也經常會被箭雨射入縫隙,身受重傷。後方身穿皮甲計程車卒就更是死傷摻重,不得不向後退卻躲避箭雨。
高順很快便發現了敵軍陣型間的縫隙,步兵校尉部與呂布的幷州徒卒之間脫節嚴重。
以高順之軍略,必然不會錯過這決勝的戰機,立即指揮步兵繞過陷陣營,從兩翼包抄敵軍身後。
負責指揮徒卒的高雅並非庸才,立即強令士卒向前擋住敵軍,護住步兵校尉部的後方。
兩翼陷入焦灼,高順完全不以為意。因為敵軍上前接應就要面臨箭雨的打擊,一樣是死傷慘重。
雙方鏖戰數個時辰,呂布軍右翼率先發生崩潰,兩個方陣在被弓箭殺傷無數後,抵擋不住鷹揚將士的衝擊,士卒不顧軍令,自行潰散。
這麼密集的戰場,兩個方陣崩潰,敵我雙方數百人追亡逐北,一眼望去幾乎全是狂奔的人潮。
隨即引起席捲之勢,精銳的步兵校尉部將士入眼望去只見前後左右全是對方飄揚的旌旗,以及浪潮般湧來的人群。
這時候人力顯得渺小無比,因為映入眼簾的全是要殺自己的敵軍。
懂得“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是熟讀經書,深知大義的文化人。這也是張瑞為何推崇知識青年從軍的重要原因。知識青年與文盲壯丁在戰鬥意志上有著天地之差。
但顯然以當今的教育水平而言,不可能軍中全是這種飽讀詩書的有學之士。
大部分人還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見到如雪崩一般席捲的局勢,便知曉大勢已去,絕大多數已經丟盔棄甲,開始逃亡。
陷陣營將士紛紛駐足,收緊陣型。一個個方陣收緊,中間空出寬敞的甬道,大量身穿皮甲的徒卒,高舉刀槍劍戟,從甬道內歡呼著衝向前方,開始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