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緊盯斥候手指之處,華陰縣夾在太華山與黃河之間,南北窄,而東西狹長。

所以斥候相遇之處距離潼關還有四十餘里的路程。

但斥候一路返回亦需要時間,所以敵軍此刻距離潼關必然已只剩下了三十餘里,甚至二十餘里。

若對方主將是個庸才,高順覺得自己還能從容部署。

可若敵軍主將是個善戰果烈的名將,局勢就不容樂觀了。

於是高順立即吩咐道:“立即召集營內將士,在潼關前佈防。”

“傳令兵,立即通知潼關監工的諸校尉集合士卒,準備迎敵。”

高順麾下有一萬人,但這一萬人並不全在軍營之中。

有軍侯帶兵守衛縣城,有校尉帶兵守衛倉庫,有校尉率部在徭役營地維持穩定,也有校尉率兵在潼關建造之地監工。

而潼關附近地勢又陡又窄,完全設立不下軍營。所以高順的軍營設定在潼關以東七里處。

雄壯的鼓聲忽然急促響起。

營內正在修整的將士紛紛動作一頓,下一瞬間,所有人全身緊繃,反應過來這是集結鼓,三鼓之內不到,立斬。皆十萬火急的奔赴自己營房,開始整頓戎裝,穿戴甲冑,掛好弓箭、長刀,擎起長矛、盾牌便在營帳前列陣,隨後跑步奔向校場集合。

常年如一日的訓練,終於在這一刻起到了關鍵效果。

全軍五千將士只用了不到一刻鐘時間便集結完成,速度極大的超過了許多諸侯麾下軍隊。

這時候不需要什麼戰前動員,高順在將臺上令旗一揮,大吼道:“出戰!”

三軍將士立即轉身,跑步奔出營門。奔騰的鐵騎揚起一面面旗幟,以旌旗威目,使全軍氣勢驟然提升一截。

大軍剛出營門,又一隊斥候策馬趕至高順身邊,稟報道:“將軍,敵軍先鋒鐵騎已在十里之外。”

高順大吃一驚,敵軍之迅捷,簡直令人驚駭。

斥候往返間,先鋒鐵騎就已抵近不足十里。

自己預料有誤,敵軍完全沒有停頓,緊跟著第一隊斥候身後而來。

於是高順立即喊道:“徐晃!”

“請將軍下令!”

“立即率領鐵騎上前應敵,為我軍列陣爭取時間!”

“諾!”

上千名鐵騎在奔騰中很快便發現了中軍指令的變化,如百川匯入長河一般,紛紛聚攏到徐晃旌旗之下。

騎矛上懸掛著一面面三角形的玄黑色矛旗如雲招展,鐵騎氣勢如龍,昂揚奔赴戰場。

兩支鐵騎相向對沖,片刻之後就已互相可見。

雙方將官同時驚駭,對方速度迅捷的不可思議!

此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再顧不得珍惜鐵騎訓練之不易,消耗之靡重。

徐晃大吼一聲:“挺矛!衝鋒!”

霎時間如林的長矛被放平,森寒的矛刃,飄揚的矛旗,形成一道勢不可當的衝擊鋒刃。

呂布虎目怒張,知道對面盡是幷州突騎,但並未派出幷州突騎應對,反倒大吼道:“越騎、長水、屯騎校尉部,隨某突擊!”

屯騎、越騎、長水都是北軍五校中精銳的騎兵部隊,乃是大漢舉國選拔出的材力超越之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