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艱辛的路,當由勇敢者以堅硬的腳底踏開。

隨後韓浩手指芒山西側的平陰縣,說道:“吾舅父為平陰縣縣令,某拜訪舅父時,常率部曲數人泛舟划槳,直抵平陰沿岸。依某之見,既然某能划船抵達平陰,只要大軍不懼犧牲,必能征服大河暗流,成功登陸平陰,繞路直取洛陽。”

張瑞盯著地圖面色凝重。

這條路,歷史上其實有人證明過為之可行。

這個人就是……董卓。

王匡據守孟津,結果董卓自平陰而出,渡過黃河出現在河內大軍後方,神兵天降,導致河內軍大敗。

路過平陰縣時,董卓得知縣令杜陽為韓浩舅父,便扣留了杜陽,以此為威脅,派使者徵召韓浩。結果韓浩不從,袁術聽聞後,認為韓浩壯烈,任命其為騎都尉。

聽聞韓浩之言,張瑞閉上眼已經能想象到將來可歌可泣的恢弘、震撼場面。

自己一聲令下,數百艘巨大的軍艦自黃河北岸起航,停泊在大河中間水流平穩處。

隨後密密麻麻,難以計數的小舟被從軍艦上放下,每艘小舟上載著五六名鐵甲士卒。水手奮力划槳,駛向黃河南岸。

一艘艘小舟像離弦的利箭,中流擊水,激射向南。

然而命運卻在此刻變得截然不同。

幸運的人波瀾不驚,戰歌豪邁,劈風斬浪,慷慨熱血的踏足黃河南岸。

而倒黴的將士,則被黃河暗流席捲,數十上百艘小舟連人帶船沉入河底。

一批又一批的將士在戰鼓聲中前赴後繼的踏上小舟,劈風斬浪,奔赴南岸。只為完成鷹揚將軍一個簡單的決斷。

這一刻,張瑞終於知道為什麼諸夏曆史上的聯軍往往以慘敗收場了。

明明清楚這個決斷會使戰局變的對己方有利,可還是會想,為什麼要我鷹揚大軍承受如此慘重的代價為爾等開啟局面?

我為何不等酸棗諸侯先攻破成皋,為何不等袁紹、劉虞攻破孟津?

誰都想坐收漁翁之利。

讓這數以千計的鷹揚將士白白犧牲在黃河暗流中,我將來如何面對那上千戶披麻戴孝的家庭?

連自己都產生這種想法了,可想而知,聯軍中心思該有多複雜。

於是張瑞深吸了口氣,說道:“此計可行,待諸侯到齊,孤將會與諸侯提議此份方略。”

關於如何使諸侯齊心,張瑞已經略有一份草案。

自己苦心積慮的召集義師,可不是為了拿來看的。

如果一切苦難都由鷹揚大軍承擔,那還要彼輩作甚?

那乾脆張瑞獨自引軍進攻董卓不是更簡單,還能獨享一切戰利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