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跟糜竺的氣質差距甚大,糜竺雖然善騎射,但氣質儒雅更像文臣,糜芳幹練精悍更像武將。

按理來說,這種出使他域,拜見一方諸侯,明顯是糜竺更合適。

張瑞便略有好奇的問道:“為何此番爾兄未親自前來?”

糜芳拱手,解釋道:“家兄月前已被陶使君徵辟為別駕從事,政務倥傯,難以抽身。便由某代替家兄一行,還望將軍見諒。”

張瑞笑著說道:“別駕從事,為州府顯職,陶使君對糜氏可謂敬重非常。”

從事就是州郡長官的屬官,大抵類似於秘書一職,是很常見的官職。鷹揚將軍府最活躍的從事就是說客王羽。

但別駕從事則不同。其簡稱“別架。”因其地位較高,出巡時不與刺史同車,別乘一車,故此得名。

其地位顯赫,被稱為:“周流宣化於萬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

其任居刺史之半,可謂徹底坐實了糜半州的稱號。

無論財富還是行政權力,都掌控有徐州之半。

糜芳客氣的回道:“此還仰仗鷹揚將軍之恩。”

張瑞愕然,怎麼會跟自己扯上關係?

這不就是歷史上糜竺的官職嗎?

“其中有何緣由?”

糜芳解釋道:“家兄此番歸家,廣徵巧匠,陶使君乃知糜氏與將軍有所交集。乃舉家兄為別駕從事,以期糜氏能助徐州與將軍聯絡一二。”

聞言,張瑞慵懶的態度稍微一改,端正了坐姿。

這還是第一個主動聯絡自己的諸侯。而且是帶著明顯的善意而來。

群雄並起,鷹揚將軍府終於要接觸其他諸侯,開始合縱連橫了。

陶謙這個人,跟雄才偉略的曹操肯定無法相提並論。

但真的不能小覷他。

事關討伐西涼軍,其實在漢末並不止會盟酸棗的張邈、曹操、劉岱,會盟河內的袁紹、王匡、韓馥等兩方盟軍。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王允、呂布殺董卓,後李傕、郭汜等反,攻陷長安,把持朝政。

朱儁當時還在中牟,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

於是聯合前揚州刺史周幹、琅邪國相陰德、東海國相劉馗、彭城國相汲廉、北海相國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人共朱儁為太師,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

雖然李傕用賈詡之計,召朱儁入朝,導致聯軍解散。

但這應該是最早出現“挾天子以令諸侯”想法的封疆大吏。

陶謙在謀略與外交方面還有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操作。

唯一可惜的是,他在軍事方面的確不是曹操的對手。導致一切聯合與謀劃都化為泡影。

如今陶謙透過糜氏向自己釋放善意,張瑞決定仔細聽聽他到底想做些什麼。

便問道:“陶使君有何事欲與孤相商?”

糜芳從懷中取出一份禮單,說道:“陶使君聞將軍除暴戡亂,掃除賊寇,使境內晏然,頗似徐州局面,乃視將軍為知己,贈一份薄禮,以期與將軍結交、親善。”

張瑞開啟禮單掃視了一眼,這“薄禮”可真是一點也不“薄”。

“美女上百名,工匠兩百餘,丹陽兵五百,水手兩千,戰船一百艘,糧草五萬石,黃金三千黃鎰,布帛兩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