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了關羽一事後,河東郡境內的諸多事宜算是徹底釐清了。

歷經數月後,張瑞終於再次返回太原。

在晉陽,第一次見到了一身浩然正氣的蓋勳。

如今鷹揚將軍已經開府,大軍所在之地,物資、軍事皆歸將軍府排程。

太傅袁隗已經預設了張瑞對河東、太原的統治,政、軍盡皆獨立於朝堂之外。

蓋勳哪怕贏了當初的君子之約,也沒有資格、立場令張瑞解散大軍了。

於是張瑞再不需要思慮殺掉這位聲名顯赫的海內名士。

此時蓋勳的聲名越大,越是明德於海內,對張瑞的助力也就越大。

對內,可令其治理郡縣,得百姓敬重。

對外,可藉助其名望,增加聲勢,使諸侯信服。

天下諸侯,即便黨人中的“八顧八廚八及”如劉表、張邈等人在聲望上亦不敢說穩壓蓋勳。

很多事,張瑞孤身去做,天下諸侯、名士豪傑會覺得這就是一介匪寇的不義之舉,肆意鄙夷。

但如果扯上蓋勳的名號,很多諸侯、士人,就會識趣的閉上嘴。因為他的名聲不及蓋勳,沒資格對蓋勳所作所為予以置喙。

真有不識趣的敢出言譏諷。百姓也會思考,人家蓋元固,天下賢人,都這麼做了,難道會有錯?反倒是你這個嘰嘰喳喳的傢伙,聞所未聞的小人物,是什麼東西?也配質疑蓋府君?

天下人信服蓋府君還是信服這種無名之徒,一目瞭然。

此時張瑞要慶幸當初對蓋勳禮遇有加。

二人見面後,並沒有任何不快。

張瑞大大方方的將太原政事全交付給了蓋勳,就如河東政事全交付給了裴紹。

如今蓋勳沒了插手軍務的理由,便很大度的令四百鐵騎入了軍籍,歸鷹揚將軍府排程。

同時士孫瑞、第五儁歸入鷹揚將軍府武將編制。

杜畿遷為河東功曹掾,裴潛遷為太原功曹掾。傅幹遷為河東田曹掾,衛覬遷為太原田曹掾。傅巽遷為河東南部督郵,孫資遷為太原督郵。

至此實現了兩郡官吏的流通、調動,確立了鷹揚將軍府在河東、太原的統治權威。

只是在眾多高層調動中,有個出自記室參軍的調令,卻顯得比較清奇。

彷彿一隻小萌新,誤入了眾多大佬的頂級博弈場。

狼孟縣主簿趙豐恪盡職守、清和幹理、素業純固,遷為鷹揚將軍府錄事參軍,協助掌管書疏表啟,傳達、執行教命。

兩郡三十八縣數百名高官猛將,都看不清這調令背後深意。

鷹揚將軍府錄事參軍,便是記室參軍手下的文吏。

記室參軍可是整個將軍府最顯赫的官職,類比漢室的尚書令,直接對接鷹揚將軍,傳達政令。

記室參軍本人王昶,更是鷹揚將軍心腹嫡系,由鷹揚將軍一手提拔於風華少年。

而這個趙豐,大部分人甚至都沒聽過他的名字,怎麼忽然就進入鷹揚將軍府最顯赫的部門了?雖然錄事參軍並非高官,但這可是能天天出現在鷹揚將軍面前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