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豪傑踴躍(第2/2頁)
章節報錯
自己則帶了謝玄所部五百親衛北上平陽。
除了要重申政令,重視秋收以外,也打算匯聚義兵,徹底解決白波谷中的匪寇。
本來這支匪寇由高順進攻,被趙雲夾擊已在崩潰邊緣。
但張白騎的潰敗,導致戰局糜爛,高順不得不北上重整局勢。
而大陽縣的變故也使趙雲率部南下,參與了對西涼軍圍困之戰。
太原四路大軍凌厲的攻勢再不復存在。
除了段文所部依舊奮勇,兵進聞喜外,其他三路都止步不前。
而被打得暈頭轉向的白波軍也終於反應過來。
郭太經過十餘日的籌集物資,調兵遣將,終於將臃腫的主力匯聚在身旁。
屯兵在聞喜境內,打算先拔掉插入腹心的這支匕首。
從那一刻起,太原大軍進攻的突然性就不復存在。
剩下的就只有堂堂之陣的對壘和血與肉的消磨。
這種結局,張瑞也難說好壞。
雖然突襲戰被打成了消耗戰。
但付出如此代價,張瑞也不是沒有收穫。整個河東之戰,最重要的收穫就是俘虜了賈詡。
很難想象,當初如果張瑞冷眼旁觀,無視大陽縣百姓死活,導致自己錯過了賈詡,現在該是怎樣的懊惱悔恨。
打成了消耗戰,張瑞就只得繼續增兵。
然而張瑞手中已無兵可用。
從太原帶來的上萬精銳大軍在各路戰線奮戰,都不得抽調。
如果沒有審配諫言,當初魯莽的便打進河東,現在張瑞就該無計可施了,只能跟白波賊子血肉消磨。
但現在局勢遠沒有糟糕到這種地步。
因為張瑞的進軍是奉詔討賊,除暴戡亂。整個河東郡上下,百姓簞食壺漿,豪傑踴躍從軍,士紳奔走相助治縣。
這一切不光體現在精神鼓舞上。
整個河東軍民是真真切切的在相助張瑞平叛,士皆踴躍自救。
體現到現實當中,四路進兵的太原大軍,除了張白騎出師不利,其他三路都聚攏了數百名投軍豪傑。
如今隨著張瑞命令,上千豪傑、遊俠全聚集在平陽接受整編、訓練。
而徵兵令釋出以後,亦徵募了上千良家子,其中自備馬匹從軍者過半。
這還只是民間力量,隨著張瑞檄文釋出,河東二十縣,有十三縣響應,派出義從進入平陽助戰。
義從當中有郡縣吏兵,也有豪強部曲。
規模多達四千餘人。
當此時,張瑞頗有界橋之戰前公孫瓚的風采。
郡縣皆響應,派縣中豪傑將義從歸之。
觀義從規模,便可知曉為何歷史上白波軍雖然劫掠河東,卻從未佔據河東全境。
僅派出的義從就有四千餘人,結塢堡自守的部曲只會更多,絕非一群流寇可以輕易攻克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