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擔憂,董卓奪取政權後,這些降將會蠢蠢欲動,一門心思想重歸故主,去洛陽享受榮華富貴。

其次是二人皆身居校尉之職,在太原軍中,已是僅次於張瑞的高位。連郭淮、郝昭等赫赫名將現如今都還只充任軍侯,冒然將兩名降將升為校尉,怕會引起嫡系不滿。

但將兩人貶下校尉,又怕引起二人怨憤。

是故張瑞頗有些為難。

但審配慷慨直言,說道:“對方既已投降,便為主公麾下之臣。何來假意之言?若主公自身都猜疑對方,其怎能安心自處?主公不能信任此三將,又怎可與賈參軍共謀大業?”

審配之言頗有振聾發聵的效果,張瑞頓時茅塞頓開。

現實不是遊戲,沒有忠誠度一說。

並不是非黑即白。

哪怕對方現在迫於無奈才投降,只要自己一視同仁,對方能建功立業,得到榮華富貴,又怎會輕易叛變。

如今是以德論人的時代,除非被俘,無奈投降,情有可原外。每次主動叛節都是一回拿全部身家、前程作籌碼的豪賭。

縱呂布有誅殺國賊、匡扶社稷的擎天之功,屢次三番的叛變丁原、董卓、袁術、袁紹、劉備後也導致名聲極爛。

隨後審配繼續說道:“且主公量太原將士之忠誠,二人即便身居校尉,能煽動叛亂否?”

那自是不能。

太原將士家業親人都在太原,怎麼可能跟著他倆叛亂。

而且軍中隊率以上任命都要經過兵曹掾稽核蓋章才能透過,張濟、樊稠只要沒發瘋就不會覺得自己在叛亂後,能調動這種組織嚴密的軍隊。

張瑞隨即下定決心,說道:“封二人為校尉,以待擴軍重用。”

畢竟還剩幾個月就要天下大亂了,以後自己不可能一直龜縮在河東、太原,征戰四方後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漢將投降。

需要一個良好的例子作為降將榜樣。

若降將都要謫貶任用,怕是許多本來想投降的人也會猶豫,從而轉投其他勢力。

三人談話的功夫,河東太守府主簿裴紹進入房內,問道:“主公有何吩咐?”

張瑞請裴紹入座,說道:“三河五校乃大漢禁軍之精銳。某既下河東,有意徵募良家子從軍入伍,組建三河騎兵。裴主簿以為可否?”

張瑞口中的三河五校,指的便是三河騎士與北軍五校。

三河即河南、河東、河內三郡良家子組成的騎兵。

五校指大漢北軍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五部校尉。

河南、河東、河內三郡地靠京畿,農業發達,經濟繁榮,是故三河良家子皆家境優渥,從小尚武,精通騎射。歷史上三河騎士履立功勳,戰果輝煌。

裴紹出身的河東聞喜裴氏便是典型的河東富裕良家子。對三河騎士的功勳瞭如指掌,說道:“三河銳卒,享譽漢土。最輝煌一戰當屬永元元年,大將軍竇憲率領三河五校北出兩千餘里,擊破北匈奴,俘虜二十餘萬,在燕然山刻石記功而歸。”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華夏名將無不引以為目標的兩大功績,其中之一就有三河騎兵的貢獻。

“及中平元年,張角發起黃巾之亂,中郎將皇甫嵩乃引三河五校三萬餘人,南征北伐,克滅蛾賊百萬。此乃吾等親眼所見,三河騎士之精銳驍勇堪稱當世翹楚。”

“如今主公興義兵而解河東倒懸之苦,必有豪傑踴躍從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