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雨日謀劃(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今二人對面相坐,竟然又提出了這種方略。難不成天道真有輪迴?
驚疑了片刻,張瑞點頭,說道:“此事某會下令趙雲、郭淮親自統兵聽從文和先生排程。”
面對名將徐榮,太原方面還是奇謀屢出,遊刃有餘。
歸根到底還是張瑞手中掌握的可用之牌遠超徐榮太多。
張瑞不僅僅是建義中郎將,還兼領了河東太守。
可以名正言順的徵發徭役,大興土木。
而徐榮困守孤城,又因為劫掠不得民心。就只能靠武力威懾大陽軍民。士紳、黔首無不欲除之而後快。
城內豪強大族皆願為太原大軍內應。
徐榮守城則怕有人裡應外合,偷開城門,放敵軍入城。
出城則怕豪強部曲強奪城門,斷絕大軍退路。
屠殺全城則怕豪強百姓魚死網破,徒添傷亡。
畢竟如今西涼軍區區千人,已成孤軍,死一個人就少一個人。
仁義二字,平時看不出多大影響力。
但真到了生死存亡時刻,才會導致境遇天差地別。
張瑞相信,有此一次深入骨髓的教訓,以後徐榮必然會對劫掠深惡痛絕。
處理完軍務,審配笑著說道:“趙子龍才幹不菲,當真為可託付大事之人。自兵進河東以來,數次全竟主公軍令。昨日傍晚親軍侍衛騎便生擒張繡歸營,夜裡子龍親執兩員敵將歸來。主公可有意接見一二?”
抓了三名敵將?
這還真的是出乎張瑞意料之外。
便頗為高興的說道:“都帶上來。”
片刻後,三名俘虜被押到堂前。
三人見到賈詡高坐檯上,皆大吃一驚,只是周圍衛士鋒刃森寒,三人不敢發問。
張瑞只看了一眼,便確認最左側的年輕驍將是自己期待許久的張繡。
除了因為他面相年輕外,最主要的是氣質與趙雲非常相似,都是器宇軒昂,如利劍出鞘。
難怪民間有演繹故事說他倆是師兄弟。
於是張瑞特意對張繡問道:“文和曾言,君勇冠三軍,撫眾則和,奉令無犯,實乃將才。某將上表朝廷調君入我建義中郎將府聽令,助我奉詔討賊,君可有異議?”
大漢四百年威嚴尚在,只要張繡還沒想過叛亂,面對張瑞這名正言順的調令,便很難拒絕。
換言之,如果連朝堂詔令都拒絕了。張繡必然落得一個抗拒朝堂,不忠不義的惡名。被斬首示眾,都是枉死。
被朝廷大義逼迫,張繡只得無奈跪地,說道:“繡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
張瑞露出滿意的微笑,抽出謝玄佩刀,親手為張繡解開身上繩索,說道:“且入軍中為假軍候,以待重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