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謀主獻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審配不因眾人怒目而有任何膽怯,站在大堂中央,語氣洪亮,說道:“大漢四百年,雖烽煙四起,但其德未失。京師之中賢才、名將不可勝數。禁軍戰力猶在。所到之處,叛亂皆定。”
這點張瑞贊同。
皇甫嵩這位漢末名將,率領北軍所到之處。無論席捲全國的黃巾之亂還是戰力剽悍的西涼叛軍。都被其逐一平定。
讓太原大軍與這種名將勁旅對壘,張瑞委實沒有任何信心。
“河東位處司隸,緊鄰京畿。乃兵家重地。不比太原偏遠。更兼鹽鐵之利,影響整個河南。明公已奪太原,若再佔河東。則洛陽京畿地區徹底無鹽可用。即便轉運巴蜀之鹽亦時間緊迫,明顯不及。朝堂諸公必不會允許此情況發生。”
關於這點,張瑞當然考慮過。
盡有太原、河東兩郡,則黃河以北最大的兩處產鹽區都被張瑞所有。
整個河南、河北供鹽都要仰仗太原鼻息。
到時鹽引開中法方能盡顯其效。無論錢、糧、布、鐵、馬等任何物資,只要太原需要。其他勢力便必須乖乖奉上。以交換鹽引。
如此太原壯大之勢,無人可當。
代價則是會引起漢室關注。十分容易招來大漢精銳禁軍。
但,張瑞是穿越者。
明確知曉四月份靈帝便會去世。歷來皇帝駕崩,新帝繼位。不宜妄興刀兵。
朝堂忙著舉辦喪禮,追封諡號。何進兵變誅殺上軍校尉蹇碩,扶劉辯登基。
稍一蹉跎,便過去一兩個月。
而此時漢室朝堂宦官與外戚鬥爭徹底進入白熱化。
張瑞只要能拒河而守,堅持一兩個月。
八月大將軍何進就會被宦官所殺。
到時董卓執政,廢立新帝。朝堂愈發混亂。
前線皇甫嵩勢必受到影響。
一蹉跎又是數月。
而張瑞只要堅持到十一月。關東就有東郡太守橋瑁首興義兵討董。
董卓必然會將全部禁軍調回,轉頭去對付關東討董聯盟。
張瑞揣度,合高順、段文、張遼、郝昭等諸多名將之力。抵抗皇甫嵩短短數月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可是這些都無法與審配訴說。
只得繼續問道:“那依先生之見,吾等應該如何處之?”
審配手臂一揮,斬釘截鐵的說道:“平定河東!”
滿堂譁然!
你審正南腦子沒毛病吧!
吾等欲攻略河東,你大談其中風險,斷然否決。
然後問你太原該如何立世,向何處擴張。
你又斬釘截鐵的指向河東!
怎麼?同樣攻略,吾等提議便不可行。
你審正南諫言便是天下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