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關係緩和(第2/2頁)
章節報錯
河東衛氏?
對這個家族的赫赫聲威,張瑞亦有耳聞。
最著名的當然是聲威無兩的晉朝太保,太子少傅,領司空衛瓘。
這位狠人先誅鍾會,後殺鄧艾,及至晉朝立國以後,他是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能培養出這種後代,他的家族當然不簡單,史書記載衛瓘出生於儒學官宦世家。
其父衛覬,字伯覦。在曹操時期總督關中政務,及曹丕登臨至尊之位後,被拜為尚書。
如果對這位名臣印象不深。
那衛瓘叔父的大名,可是流傳甚廣。
衛瓘父親字伯覦,他叔父字仲道。
漢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伯為老大,仲為老二。
這取字深意就像司馬伯達與司馬仲達。
沒錯,就是那位取了千古才女蔡文姬的衛氏二公子,衛仲道。
想到這裡,張瑞不禁想感慨一句。
教練,我也想做曹賊。
如此更堅定了張瑞聯絡衛氏之心。
便問道:“可知河東豪強世家對太原政令觀感如何?”
太原更改稅制以後,收稅的主要物件便不再是人頭稅。
而是量田畝之多少,田多者多納,田少者少納,無田者不納。
不復當初強徵豪強田地之舉。
是故張瑞與豪強的關係略有緩和。
因為不以人頭為稅,豪強亦不再隱匿戶籍。
田地只需官吏到實地丈量一下,就有了實數,豪強們想隱匿也做不到。
因此,全年所需繳納賦稅一眼便能算的清清楚楚。
官府更是公示百姓,全年稅收唯秋後一次。凡有官吏敢復徵者,可直接向官府舉報,一經核實,犯者無論官員還是胥吏,皆斬立決。
豪強大族固然要一次性多交數倍的賦稅,但相比於漢室的各種苛捐雜稅累計相加的數目,亦未多上許多。
可除了這賦稅增加的缺點外,接受太原政令也不是沒有好處。
那就是族人出仕名額會連番數倍。
這點對世家與身家鉅富的豪強吸引力尤為顯著。
畢竟不是所有人的追求都停留在低階層次,要靠隱匿戶籍從而積累財富。
相比於增加身上的銅臭味,更多的世家子弟還是更願意出仕郡縣,執政一方。
成為公卿世家的誘惑力,明顯壓制了稍微多納些許賦稅的苦楚。
綜合考量以後,其實雙方關係已經不至於不死不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