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銀印青綬(第2/2頁)
章節報錯
若白波軍真能人人不顧生死,奮勇血戰。那張瑞就別想什麼平定河東了。
趁早縮回太原,全民皆兵吧。
天天祈求白波軍吃好喝足,別來侵犯太原。
現在張瑞敢以一萬兩千精兵主動進攻河東白波軍十餘萬人。
便是權衡了雙方戰力,考慮了對方各種表現後,認為抱有勝算。
於是張瑞說道:“將此方案昭示諸將,各部按計劃行事。只待他日,某將令抵達。各部齊發,三軍奮勇向前。”
審配當即應諾,逐一派遣傳令官前往各部宣告將令。
十數名騎士頭頂雁翎,策馬出城,一路北上,抵達各校尉所部,宣告張瑞軍令。
各部接到軍令,立即徵召休假將士歸於營中。三軍將士無故再不得外出,留於營中擦拭甲冑,磨礪兵刃。
各部軍正開始點卯士卒,照策清點士卒武備,勘驗弓弦,檢視刀矛。
隨後一一造冊回執。
待最遠的張白騎所部士卒抵達高都覆命,時間已過去六七日。
時間已是四月末。
就在這四月的最後一天,讓張瑞望眼欲穿的洛陽欽使終於抵達高都。
因任命出自尚書檯,欽使乃是一位尚書郎。
而且其人乃是走的袁氏家族門路,由袁氏故吏舉孝廉,入京為尚書郎。
自然而然的便與袁氏有了師生名分。
見到張瑞,這位尚書郎第一句話便是說道:“張將軍此番卻要承袁太傅之情。”
張瑞不解其意,說道:“願聞其詳。”
這位欽使便取出了兩份任命文書,以及兩枚與之對應的兩千石銀印。
太原文武紛紛驚歎出聲。
難不成主公要一人身系兩枚青綬銀印?
待氣氛足夠熱切後,欽使才開啟詔命,念道:“詔曰,大漢中平六年四月,義士張瑞能除暴戡亂,討逆驅虜,敕封建義中郎將領河東太守,準舉孝廉,上計吏。受命之時,宜速平白波,使海清河晏,山河永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聽完,張瑞暗自好笑。
在太原郡府裡張瑞看過以前的中樞詔令。數十年來都是以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為結尾。
唯獨這份詔令改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這反倒暴露了何進的心虛。透過詔書來強調劉辯登基的合法性。以掩飾其兵變殺掉上軍校尉蹇碩,強行扶劉辯登基的事實。
待張瑞接過銀印青綬系在腰間,欽使為張瑞解釋道:“依大將軍府的意見封建義中郎將如黑山故事便足以。乃是袁太傅一力主張白波勢大,使將軍領河東太守以抗白波悍匪。望張將軍不負太傅所望,早日滌盪京畿清明。”
說到“不負太傅所望”時,這位欽使明顯的加重了語氣,其含義顯而易見。
張瑞便笑著拱手,回道:“某定牢記太傅今日恩情,待來日報太傅大恩。”
使者這才滿意,藉口疲憊在高都休息了數日,期間明察暗訪數次探視太原軍容,方才姍姍離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