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把酒言歡之後,楊鳳親自領張瑾出營指著東側地勢險要的谷口說道:“壺關縣因地勢得名。山形似壺,崖徑仄險,形如壺口。秦昭王四十五年,秦攻上黨,趙將廉頗於此設關,與秦軍相持三載。”

張瑾順著楊鳳手指方向望去,只見兩峰夾峙而中虛,壯如壺口,雄關聳立,關上漢軍人頭湧動,旌旗林立。

可不明楊鳳同自己說這些是何意。難不成是想讓孟縣將士親赴矢石為他克此雄關?

且不提一千步騎能否登城。即便自己答應,麾下將士們亦不可能同意。

若是為了孟縣,張瑞親自下令。那自是無話可說,即便雄關漫道,箭如雨下。將士們亦會奮勇向前,不退半步。

可如今客在他鄉,為他人赴死。將士們斷然不會同意。

楊鳳作為一方豪帥,當不至於如此不知分寸。

果然楊鳳立即解釋道:“莫要擔心,某非是要孟縣將士攻城赴死。只需為某等挫敵銳氣即可。”

“壺關前地形狹隘,大軍施展不開。漢軍列陣關前,某雖有部眾數萬,亦不得靠近關隘。請張校尉率部擊潰敵眾。”

聽完,張瑾便了然當前戰場態勢。

壺關縣東高西低,漢軍佔據地利,不死守關隘,主動出擊。憑著武備精良,訓練有素,每戰都能將當面黑山軍擊潰。

士卒一旦潰散,黑山軍縱有人數優勢亦無處發揮。

而楊鳳需要孟縣將士做的便是擊潰當面之敵,讓黑山軍將士抵近城牆。

不被擊潰的黑山大軍在城牆下前赴後繼,哪怕十換一,亦能耗得漢軍率先崩潰。

理清局勢後,張瑾便跟麾下眾將士商議一番,決議參與此戰。

畢竟張瑞當初派這支部隊南下,便是打算與楊鳳互通友好,不可能全程做壁上觀。

楊鳳當初派兵五千入太原,雖然未發一矢,但也算在氣勢上為孟縣助威。

如今該是孟縣投桃報李之時。

之後孟縣大軍便由張遼率部出戰,共計步卒四百,騎兵一百,俱是全軍精銳。

步卒當中有兩百陷陣營,五十人身披鐵甲,百餘人手持弩箭。其餘皆披甲帶弓,軍容嚴整。

百名鐵騎更是皆坐高橋馬鞍,持矛帶刀,弓箭在側。衝擊力冠絕當世。

戰鼓聲如雷,密密麻麻的黑山軍列陣在山腳下。士氣略微低迷,一眾黑山士卒皆抱著消磨時間的心態望向出戰的友軍。

只希望今日己方能早點結束戰事,好讓眾人歸營休息。

畢竟上去那麼多支隊伍,哪次不是潰散而歸?希望今日這個方陣能麻利一點,別拖延時間。

列陣關前的漢軍將士亦是相同心態,士卒神情放鬆,彼此之間談笑歡快。只以為今日會同往常一樣,一通箭雨、一陣衝擊,對方就潰不成軍。

只是今日這批賊子頗為謹慎,前排盡舉蒙皮櫓盾,略有棘手。但漢軍將士不以為意,自己居高臨下,櫓盾效果不大,除非對方人盡披甲。

漢軍軍候示意將士引弦不發,待賊子抵近身前,再弩箭齊射,可將身無片甲的賊子貫穿射死,定可讓敵軍陣腳大亂,隨後將士奮勇出擊,可一擊而潰。

張遼便知漢軍此番輕敵大意了,一聲令下,陣內響起尖銳的哨聲。隨即一片密集的箭雨逆勢而上,精準的覆蓋了漢軍方陣。傳出漢軍將士淒厲的慘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