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科考取士(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節剛過,張瑞便在郡府內舉辦了科考的最後一場。
這一回的佈置就精美完善許多。
在府中寬敞的殿堂內,規整的擺放了二十張桌案。
每張桌案上都放有全套的筆墨紙硯。
在房屋四角,有侍女點燃了薰香,淡淡的香味縈繞屋內。
胯刀立矛的侍衛矗立在牆邊,身材威武雄壯。
清新秀麗的侍女們逐一帶領士子們入席落座。
一切安排都有條不紊。
此次科考只排名次,不罷黜任何人,士子們心情都比較放鬆。有人緩緩研墨,有人在打量四處。
忽然門外所有侍衛身軀挺直,腳跟靠攏的聲音如同鼓響,氣勢雄壯。
所有士子便猜到是此間主人到來了,紛紛起身相迎。
果然,片刻後,張瑞在一眾文武的擁簇下走進大堂。
看到躬身相迎的眾多士子,便笑著說道:“諸位棟樑,且入座。”
“謝明公。”
張瑞滿意的打量了一眼眾人,俱是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最大者年紀亦不過三十。
隨後笑著說道:“諸位乃是太原全郡之人傑。今日之後亦施政郡縣。便請論以教化為題,使太原人人如龍。使治下百姓皆賢如卿等。”
這一題中規中矩,又深合張瑞政念。
教化百姓,科技興邦。這都是張瑞一直以來孜孜推動之事。
凡是對太原有所瞭解,想主政一方,都少不了思考這方面事物。
很快便有士子抬手動筆。
待眾人都開始奮筆疾書,張瑞便腳步從容的從桌案中間走過,不時停步打量一番。
這當中還真讓張瑞認出了幾個名人。
裴徽,字文秀。史上曹魏的冀州刺史。其人高才遠度,善言玄理。時傅嘏善名理,荀粲尚玄,常相爭不讓,徽於二家之間,釋二家之義,通彼此之懷,常使兩情皆得。
裴俊,字文傑。為人謙遜清雅,被蜀中士人所推崇敬重。劉禪在位期間,官至光祿勳,卒於官。
王機,字文揚,曹魏東郡太守。護匈奴中郎將王柔之子,王昶堂兄。其子王沈歷任尚書、散騎常侍,出任監察豫州諸軍事、奮武將軍、豫州刺史,晉朝建立後拜驃騎將軍。
這些人俱是國之棟樑,現如今卻都在太原治理郡縣。
張瑞頗有一種太原英雄盡入吾彀中矣的感覺。
這其中王機的答卷最令張瑞滿意。
王機認為,人生而平等,但最終有人位及公卿,有人終身困於田畝。
造成如此差異的乃是其成長環境,所受教育不同。
如世家子弟,自小有名師教導,有德行高尚之人言傳身教,其成就必然高於農夫之子。
然家庭出身不可改。
受教經歷卻可使同。
故王機認為,若欲拔賢取才,當廣捨學社。
使農夫之子亦如公卿之子可得名師教導,有機會與世家子弟同臺競爭。
而且其不但提出目標,後面還列舉了可行之策。
僅這份行文方式就深合張瑞之心。
為使寒門子弟亦能得名師教導,王機建議了幾條方案。
其一,拔高名師地位。
凡能一視同仁,廣收寒門子弟者。賜紫金魚帶,可穿紫袍,以示尊榮。見官不拜,可上奏郡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