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貂蟬疑蹤(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此之前,張瑞一直嘲笑袁紹的好謀無斷。
如今反思自己,其實與袁紹相距甚遠。
此前有一道抉擇題,拖延十幾年,張瑞也沒有做出選擇。
張瑞記得題目原文如下。
“七個孩子在鐵軌上玩耍,六個孩子在新執行的軌道上,一個孩子在廢棄的軌道上。這時遠方過來一列火車。而拉桿就在你手中。只要你拉下拉桿,火車就會進入廢棄的軌道。那個懂事而又無辜的孩子會死。如果你無動於衷,六個在鐵軌上玩耍的孩子會死。”
作為普通人,張瑞固然可以逃避,十幾年未做抉擇。
可作為深孚眾望的一方軍閥,張瑞今日必須做出抉擇。
同為華夏苗裔,究竟如何取捨?
張瑞閉上眼睛,沉默良久。
在事實發生之前,誰也無法預知將來如何。
或許自己的抉擇並不妥當。
但總歸要有個決斷。
一個明確的方向總好過現如今亂作一團,將來互相推諉指責。
於是張瑞緩緩睜眼,掃視堂內諸文武,說道:“某意已決。百姓秋收前大軍不宜妄動!給久經戰亂茶毒的太原百姓留一份活命之糧!”
一眾文武或是驚訝或是欣喜,但無人敢再多言,紛紛行禮,讚道:“主公仁義!”
張瑞亦不知自己這份抉擇是對是錯。但知道這份抉擇會對數以萬計的生命產生深遠影響。
這隻意外穿越的蝴蝶,扇了扇翅膀,終於在漢末掀起一陣狂潮,影響了無數家庭的命運。
夏末秋初,不但孟縣官吏忙成一團,其他郡縣亦未曾消停。官吏往來,絡繹不絕。
夏末,在郭淮的引薦下,張瑞接見了來自雁門的使者。
沒錯,就是郭淮父親的使者。
張瑞暗自好笑,您老人家有什麼話,讓郭淮傳達一下不就得了?
還一本正經的派出使節。
直到見到使節,張瑞才弄清其中區別。
派出使節那就是雁門郡守與孟縣軍閥的正式談判。
雖然談話內容不會有任何差異。
但只有走完這個流程,郭縕在雁門的威名才不會有所削減。郡中士族豪強皆能認可其郡守威信。
若讓郭淮傳話,那豈不成了堂堂兩千石漢室高官私通亂賊?雁門豪族怎能容忍頭頂之人是個亂臣賊子。
所有人都知道雙方簽訂的一切協議靠的都是私人情誼,但這個官面形式卻無論如何都不能缺。
於是使者見到張瑞,先是很客氣的代郭使君向張瑞問安。
並誠摯感謝張瑞治縣陽曲後沒有驚擾郭氏祠堂,沒有擾亂郭氏列祖列宗安寧。
張瑞也很客氣的回覆,感謝郭氏雪中送炭,讚賞郭氏族人救濟流民、撫境安民之舉。
雙方自始至終都在談私人交情。
僅在最後,使節才跟張瑞盟誓,彼此互不攻伐,謹守邊境。
簽訂盟約後,張瑞又派張遼前往雁門拜訪這位自家泰山。
說來有趣,郭淮明明未加冠,卻是家中長子,論輩分乃是張遼妻兄。
張遼鬍鬚茂密,陽剛壯年,卻得管一個嘴上沒毛的少年喊兄長。
每次看見他倆在一起,張瑞都樂的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