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負責指揮的軍官抽出戰刀,遙指魏越呵斥道:“狂徒,在吾等營內亦敢逞兇?”

話音未落,雪亮鋒利的矛刃已經抵在他的咽喉上,冰冷的鋒刃劃破面板,滲出一滴滴刺眼的鮮血。

魏越面含殺氣,語氣不善,緩緩說道:“某言爾等滾開!聽清否?”

冰冷的矛刃嵌入血肉中,這名軍官頓感全身冰寒,身體起了一片雞皮疙瘩。連忙舉起雙臂,鬆開手中長刀。

望著殺氣肆意的魏越,氣勢愈發萎靡,一邊強顏歡笑,一邊說道:“吾等乃是同袍戰友,何必刀劍相向。某這就制止屠戮。”

事實上完全不需要這名軍官去制止了。正在屠戮傷兵的眾人早已戰戰兢兢的收了刀槍。

有幾個動作慢的,下場悽慘。被幾名孟縣軍士卒徒手打倒。還不解氣,憤憤的在他們身上又狠踹幾腳。被打之人蜷縮在地上不斷呻吟,良久亦不能起身。

被從屠刀下搶救出來的漢兵紛紛聚攏到孟縣鐵騎身旁,一個勁的對著魏越叩首。

“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願結草銜環以報將軍大恩。”

魏越連忙跳下馬避開眾人大禮,解釋道:“某一介武夫,只聽主公之令行事。爾等莫要陷某於不義,請禮獻吾家主公。”

有漢軍問道:“可是孟縣張公?”

一眾鐵騎驕傲的揚著頭,大聲回道:“正是吾家主公!”

僅一瞬間,張瑞就給整支漢軍留下了仁義偉岸的形象。

尤其是有之前他人屠戮之舉為襯托。一眾漢軍只覺得張瑞實乃是濟世救民之英主。

勝不驕縱,仁義待人。遠勝漢軍拋棄同僚之德行百倍。更無論那些只能拿傷兵洩憤的匪類。

無數人對投降的彷徨都消散許多,對未來生活有了一絲期待。

下層將校的劍拔弩張,並沒有影響到倆大賊首會面的愉悅氛圍。

在呂布所留的大帳中,張瑞見到了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黑山軍賊首——楊鳳

黑山軍雖然大小頭目眾多。

但其中勢力最強,且為漢室招安的僅有兩人。

最著名的當然是靖難中郎將張燕。那是位能跟袁紹一較高下的梟雄。而且政治眼光極佳,官渡之戰後投降曹操,晚年得以善終。

其次便是眼前的楊鳳。經常統領山賊劫掠郡縣,靈帝不能討,乃遣使拜楊鳳為黑山校尉,領諸山賊,得舉孝廉計吏。

其雄踞黑山有舉孝廉,派計吏之權。無論聲望還是實力,都僅稍遜於張燕。

就以二人的關係,不用任何人挑撥,早已勢同水火。

畢竟一山容不得二虎。除非……

這種勢力簡直是天造地設的盟友。

只要是黑山同僚,並且跟張燕關係不合。自然而然的就會跟這位黑山校尉站到同一陣線。

看見張瑞,這位黑山校尉簡直比看見親兒子還要高興,主動握住張瑞的雙手,笑著說道:“幾年未見,賢侄愈發英氣逼人,有乃父遺風。”

這傢伙倒是能說會道。一句話誇了父子兩代人。

張瑞亦不得不恭維幾句,道:“全賴世叔照拂,讓小侄順利度此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