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繼續嘲笑道:“你說四季,我說三季,你敢打賭不敢?你的老師是天下聖人,只要孔夫子說一年是四季,我便把我的腦袋輸給你!”

子路不以為然,“這位智者,爭辯幾句,不過尋常之事,哪裡需要賭上性命!既然你提到孔夫子,咱們不妨請我老師評判評判!”

二人來到孔子車前,把打賭的事說了一遍。

孔子上下打量了長臉怪人一番,吃了一驚,馬上指著子路說:“小子無知,這位智者飽經歲月風霜,說話自然有道理,就是一年三季慢慢熬。”

長臉怪人打賭贏了子路,卻面無高興之色,反而有些失望地扯下子路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說道:“你輸了,就以你的帽子代替頭顱輸給我吧。”

長臉怪人把子路的帽子戴在頭上揚長而去。

孔子對一臉愕然的子路說道:“輸了帽子是小事,你可知道這智者是誰?他是蝗蟲之神,一年三季吃莊稼,農民已經不勝其苦,我要說是一年四季,他的子孫們冬天再不凍死,滿天之下哪還有植物生存?天下百姓還有什麼吃的?”

子路恍然大悟,原來這禍害糧食、植物之蟲神,竟然也有悲天憫人的一面。

孔子與徒弟們便告知當地的村民,在亳州的南郊,為蝗神建了一尊‘蝗神廟’,用來感激蝗神對人類的一絲悲憫。

趙泰講故事講的聲情並茂,李秀寧完全趁機其中。

王八湯和程咬金則是不為所動,在他們兩個的心中,楊聰就是出了名的民俗冒犯者。

楊聰也沒讓二人失望,直接諷刺道:“怎麼,蝗蟲神都出來了?孔夫子也出來了?”

楊聰模仿其趙奔的口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孔老二從來不主動提怪力亂神之事,為何他遇到的神仙鬼怪又如此之多?矛盾不矛盾?”

趙泰保命要緊,向李秀寧打躬作揖,“李姑娘,《亳州地方誌》提及,當初所建蝗蟲廟的位置,就是如今的樵縣,也是蟲災最盛之處。”

“之前也有歷代亳州刺史,認為就是蝗神廟年久失修,斷了供奉,所以引起蝗神發怒,但是偏偏尋不到蝗神廟,便在樵縣修一座新廟,代做供奉。”

李秀寧眼睛一亮,狠狠拍了拍手,“汝等的意思我懂了,只要找到傳說中真正的蝗神廟,祭拜蝗神,供上香火,便能省去蝗神之怒!”

趙泰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很聰明,明顯李秀寧做人做事比較衝動,是求生的突破口。

李秀寧的眼神充滿了渴望,雖然憑著她的武功,押著趙泰尋找蝗神廟,也不會發生什麼危險。

但是楊聰的睿智與處事不驚早就深深烙在李秀寧的心裡。

李秀寧畢竟是個小女人,心中已將楊聰當成了定心丸。

“楊聰,答應我,你也要去蝗神廟,皇帝封你為欽差大臣,你就要為百姓出一份力!”

楊聰並沒有回答,而是冷冰冰凝視著她,用眼神告訴李秀寧,你究竟要惹多少亂子才會安心。

李秀寧終於敵不過楊聰的眼神,口氣軟了下來。

“就這一次,不管成功與否,以後我幹啥都聽你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