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買官的李靖是諸葛亮,那賣官的我爹就是水鏡先生,是或不是?”楊聰趁勢問道。

“是!”皇帝回答的也是乾脆利落。

“門閥為什麼權利無法分散,是因為控制了官員的舉薦,每代人才進入朝廷,必須透過門閥貴族的篩選,自然成了各大門閥貴族的狗!”

“皇帝想要瓦解門閥貴族的權利,不能單純依靠殺老臣,毀貴族,那樣只會毀了這個國家的根基!”

“如果奪走官員的舉薦權,使未來朝廷的大官公正、公平、公開選舉,不再經過貴族的篩選,久而久之,門閥貴族的權利便會分散瓦解。”

“雖然皇帝這一代無法完全完成分解門閥,但是隋二世、三世......總有皇權一統的那一天!大隋萬年!”

楊聰說這些,心中想著大隋二代而亡,不禁有些羞愧。

但是皇帝已經接近瘋狂,再也不是那個沉穩睿智的模樣,“告訴朕,如何奪走門閥們的察舉之權?”

甚至連獨孤皇后也震驚萬分,這是她和皇帝研究了半生的難事。

楊聰深吸一口氣,“廢察舉制度,推公務員制度,阿不,是科舉制度!”

楊聰開始娓娓道來:

在大隋所有州縣,統一開設考試,以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統一出題,統一批閱。

從縣裡開始選,每個縣按照人數,選出一定名次的才人,進京統一殿試。

然後從殿試中選出成績最好的人才,統一分配給需要人才的崗位。

從此三年一次科舉,保證人才源源不斷進入體制內。

門閥貴族再也無力控制官員的選拔,羽翼逐漸消散。

從此朝中大員不再受門閥貴族的牽制。

......

“秒!實在是秒!”隋文帝楊堅大喜,拍手叫好,“楊聰,朕封你為禮部侍郎,主持科舉,速速將科舉制編入國策,執行開來!”

楊聰再次賭對了,只要對社稷有利,便宜老爹楊素哪怕有一百個兒子都不叫事,但是楊聰還是有自己的想法。

“等等,陛下,科舉的執行,必定會受到門閥貴族的反對,因為傷了他們根基。”

“而且楊聰只是個小卒,德不配位,無法舉起科舉的大任,主持科舉之事,必須由皇親貴族進行!”

楊聰提出的問題,並不是虛晃一槍,卻是真的重要。

這也相當於給皇帝提供了一個大難題。

眾所周知,太子楊勇背後是關隴老貴族,也就是開隋九老的支援。

三賢王楊俊背後是各大新興貴族門閥的支援,尤其是門下令蘇威。

於情於理,太子和三賢王定會阻礙科舉的進行。

皇帝雖然是九五之尊,也禁不住眾多大臣的阻礙。

皇帝沉思許久,“楊聰,你覺得誰更合適主持科舉大業?”

楊聰淡淡一笑,其實皇帝已經心知肚明瞭,四皇子蜀王楊秀是太子的嫡系,五皇子漢王楊諒是三賢王的嫡系,能夠主持科舉的只有一個人。

“二皇子,晉王楊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