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歪門邪說
章節報錯
“鄙人所說的狼,其實就是你們口中的蠻夷,住在北面草原的遊牧民族,這些馬背上的民族像狼一樣勇敢、堅韌、富有進取精神,而鄙人所說的羊,就是生活在關內,靠種植莊稼為生的盤古子民們。
農耕民族的特點就是自給自足,閉門造車,如果沒有適當的刺激,這個民族就會慢慢的萎縮、軟弱、衰退下去,所以上天就會派強悍的遊牧民族進入關內,搶走他們的牲畜糧食,婦女兒童,屠殺他們、奴役他們,這種行為看似殘酷,其實是一種關懷,一種幫助,有了這種幫助,農耕民族才會更加勤奮,更加振作。”
這段驚世駭俗的話說出來,臺下一片譁然,百里溪實在忍不住了,大聲反駁道:“這麼說,那些夷人,還有侵佔天下兩百年之久的乞顏人,闖進我們的家園燒殺搶掠,都是幫助我們的了?”
姜戊微微一笑,伸手指了指百里溪,“孺子可教也,這位學子說得不錯,事實就是這樣,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是上天的兩個兒子,勇敢的遊牧民族是哥哥,勤勞的農耕民族是弟弟,每當農耕民族軟弱下來的時候,上天就會派強悍的哥哥衝進中原,給羊性化的弟弟輸血,讓弟弟重新振作起來,如果弟弟實在軟弱到扶不起來的時候,強悍的哥哥就會入主天下,幫弟弟統治一段時間。”
這話連矜持的曹洛都聽不下去了,撇撇嘴,“簡直一派胡言,大放厥詞。”
書院學子們對姜戊的話很不感冒,已經有人開始退出會場了。
姜戊見狀,冷冷一笑,高聲道:“鄙人還以為天藏城海納百川,除了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外,有充分的自由,堪為天下城邦典範,想必天藏書院也是如此,卻不料空有名聲,實則卻如此心胸狹隘,連真話都聽不進去了。
如果你們能聽完我的話,不喜歡,儘可派人來與我反駁,並且能有理有據的將本官駁倒,那本官情願在天藏書院的牌子下面磕三個響頭。”
姜戊這麼一說,學子們反倒不往外走了,都留下來看他繼續表演。
連幾個博士聞言都趕了過來,若是能讓夏國的禮部侍郎在天藏書院磕頭,那可是獨一份的榮耀。
姜戊見無人反對,心中竊喜,頓了頓,接著說道:“首先本官要再次重申,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決不是仇敵,而是相輔相成的兄弟。
每一次的民族大輸血都是相互性的,農耕民族從遊牧民族那裡學到了勇敢、血性、堅韌,而遊牧民族從農耕民族這裡學到了勤奮、創造。
當然還有一些不好的東西,例如驕奢淫逸之類的,每當遊牧民族被農耕民族腐化以後,而農耕民族學到了遊牧民族的優點之後,這天下,終究還是要重新回到農耕民族的手中的。
歷史上的中原王朝,凡是有所作為的無一例外受到過遊牧民族的這種血與火的關懷,甚至更深層次的融合。
說道此處,諸位想必知道大晉此前是哪個王朝吧,乃是趙朝,趙朝極強時,一統盤古天下,連夷人都俯首帖耳,為何天下會失於乞顏人,讓乞顏部一統天下兩百年?
說到底,就是這個朝代乃是農耕民族統治的典型例子,開國時那點狼性已經消磨殆盡。
趙朝太祖高宗之後,自惠帝開始,把軍隊交給文官統治,自己整天沉迷於書畫丹青,美人醇酒,人民的生活一落千丈。
整個王朝就像被羊群啃完的草原一樣面臨毀滅,蒼天有眼,上天派出了它的大兒子草原遊牧民族,來好好教訓這個不爭氣的農耕弟弟,繼續給它輸血,硬化它的脊樑,讓它重新站立起來。
所以說夷人對你們,你們的祖先功不可沒,想想趙朝後期四分五裂,烽煙四起,白骨千里,是夷人入主天下,重新統合天下,兵威直指海外,那是多麼大的榮耀。
可悲的是,入主天下後,夷人自己卻被農耕文明給軟化得最厲害,以至於不得不退回草原。
說到這裡,我想再次闡明我的觀點: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或者直接說夷人和盤古子民,非但不是仇人,而且是嫡親的兄弟!
盤古子民文化中至高無上的天崇拜,來源於草原文明的騰格里崇拜,是炎黃先祖從草原帶到中原的原始崇拜。
所以,遊牧崇拜與漢族崇拜不僅不衝突,而且情感親近,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