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放人的條件(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也知道潘勝不敢真的回去調兵過來廝殺,但又不想潘勝耍其他計謀來楊府搶人,無休無止。再說那個灰衣劍客只是趕過來臨時幫忙的,今晚就會離去,若潘勝明天繼續帶幾百人來要人還真擋不住。因此,就想透過文鬥讓潘勝打消救人的心思,而且就拿自己擅長的和潘勝比,他知道潘勝不知灰衣劍客不常駐楊府,料定潘勝也不得不答應。
“比你個大頭鬼,勞資就知道你不安好心。主公,不要答應這小子,你又不會唱歌,和他比什麼音律。這小子真壞!”潘苟二大步向前,擼起袖子就要揍人。敢走出幾步,想到院子後面隱藏個灰衣高手就止住腳步,一臉鄙夷地盯著楊修。
“主公,莫中計。不要答應他!”
明眼人都看得出楊修的小心思,徐晃、高順齊呼想阻止潘勝。
“想必音律、佛經理解都是你擅長的,你拿這些和我比,好意思嗎?我潘勝軍人世家,怎麼可能熟悉這些東西。”潘勝假裝苦笑,卻內心樂呵得不行。
楊修居然要和潘勝這個聽了二十多年歌的人比音律,那不是螞蟻和大象比體重嗎?
前世,潘勝自高中女同桌去澳洲留學後,曾一度傷心,繼而心灰意冷,與佛經和那瓶沒來不及送出去的自制護手霜相伴過一個暑假,也網上看了很多對佛家經典的解析。他對佛經的理解楊修再活八輩子也比不上。
楊修的心思很明顯,知道潘勝行伍出生,義父潘鳳也是一介武夫,料定潘勝沒有接觸過音律和佛經。禮樂不下庶人,鐘鳴鼎食那是貴族之家,不是世家大族子弟是接觸不到音律的。佛教傳入華夏不到200年,主要在貴族間口口傳播,傳播範圍很小,也沒有漢化版本的經典鉅作。要不是洛陽城郊有個白馬寺,普通人都不知道大漢有佛教。
直到唐代,華夏培養一批翻譯人才,玄奘赴天竺取經,才有很多漢化佛經出現在華夏,雕版印刷術出現,佛教才漸漸向平民傳播,漸漸世俗化。
“潘將軍不答應?那好,你回去調兵吧!我也去宮中調點羽林衛過來,順便讓袁紹帶點人過來湊熱鬧!混戰中我可保證不了徐晃將軍父母的安全。”楊修鼓鼓嘴,轉身朝門口走去。
潘勝一言不發,故意沉默。
楊修背對潘勝朝門口走去,走得極慢,生怕走到了門口潘勝還不回應,更怕潘勝腦袋一混失去理智調大軍來攻擊楊府。但只能強裝鎮定,不敢露怯。
表面穩如狗,實在內心慌得一比。
“好!答應你。如何保證公正性。誰做裁判?”
“蔡中郞和白馬寺的智光大師就在府中和家父對弈,這二位做裁判。都是公正之人,你不用擔心他們偏袒我。”楊修暗暗長舒一口氣,依著門框笑答。
蔡邕和智光大師的人品很好,都很愛惜名節,公正的確有保障。
坊間傳言:白馬寺深不可測,高手如雲,歷代天子都很忌憚它;桓帝曾經想封白馬寺的主持空悲大師為國師,可被無情拒絕了,桓帝大怒也只能作罷,臨終前還留下“僧人不殺不抓,不受世俗法律約束,只受白馬寺管束”的詔令。
潘勝點頭笑道:“好!”
楊修伸手引路,潘勝和徐晃跟著。
外面300甲士守候,出門前已經交待張郃率一萬龍武衛整裝待命隨時準備支援,潘勝並不擔心楊府有危險。
楊修不是傻子,潘勝光腳的的一個,楊家可是大族,如果開了誘殺大將的先例,非得鬧得人人自危,諸侯們還不得滅他滿門。
楊修邊走邊交待:希望潘勝不要將比試救人的事告訴蔡邕和智光大師,只說是比試即可;蔡邕和智光大師都是高人雅士,接觸到綁票、威脅、逼迫類的事終究不好。
楊修愛慕蔡邕的女兒蔡琰,想娶她為妻,自是不願意在蔡邕這個潛在的老丈人面前顯露卑鄙的一面。智光大師是世外高人,白馬寺深不可測,楊修一直想拉攏,若讓他知道楊修幹綁票的事還得了。
潘勝點頭答應。並不是相信了楊修的鬼話,只是不想徒增枝節而已。楊修高傲,如果讓兩位當世高人知道了他的卑劣行徑,難保他不會發瘋殺人滅口,不僅救不出徐晃父母還連累兩位高人,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