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賣地(第1/2頁)
章節報錯
常山郡西臨幷州,北靠幽州,地理位置絕佳。
幷州之地包含21世紀的內蒙古河套、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帶,長城從中間將其分為兩半,一半草原文明,一半農耕文明。幽州北方是鮮卑部落,東與夫餘、高句接壤,也是草原與農耕文明交界地。
幷州盛產馬匹、牛羊等草原之貨物。幽州又是北方皮貨馬匹的集散地。幷州幽州的貨物進入中原就得經過冀州北部3郡(常山郡、中山郡、河間郡)。
3個月前,潘勝在常山郡西部和北部建立“西集”“北集”兩個榷場,建立大量倉庫、客棧飯點,設立稅收官,派軍隊維護秩序。一時間交易很是紅火,最近一個月的稅收就達50萬貫。
一貫千錢,50萬貫就是5億錢。
大漢當兵是義務,當兵只管飯不給錢,諸侯們也都是這樣做的。就這條件,主動投軍的也很多,因為他們想吃口飽飯,基本不會逃兵役。一方面律法森嚴,逃兵役全家連坐;另一方面當農民勞累不說還經常餓肚子,遇到災難就成了乞丐或流民。
潘勝每個士兵每月100錢津貼,10多萬士兵每月就得1000多萬錢,真正的花錢如流水。要不是從洛陽北宮帶出來的皇室200年財富,他就瀕臨破產了。
傢俱店、冷飲長、宓凡軒,加盟經營、代理制度,雖然給他帶來持續穩定的大筆財富,但軍隊、水泥廠、鋼鐵廠、軍工廠等等都是吞金獸,支出遠遠大於收入。
如今這兩個榷場將財政赤字徹底流轉,潘勝再也不用擔心皇室財富用完之後怎麼辦。當然,之前這個擔心也是多餘的,因為皇室財富太龐大了,足夠他“糟踐”四五年。
潘勝廣邀天下商隊入常山郡,如今每天進出常山郡的商隊不下於百個,人數三四千人。
誰讓常山郡地理位置好、道路交通好、治安好呢?
這“三好”使大家經商成本降低,有利可圖,自然願意來。
、、、
大興城外的一個巨型軍帳。
潘勝、趙甲和80多個商人正圍著一個檯球桌大小的沙盤。
商人們都說潘勝麾下產業的加盟商、代理商或合作商,都在常山郡有產業。黎掌櫃、趙掌櫃、洛東家、甑老三都在其中。
沙盤是大興城建成之後的模型,做的極其精美。邊上桌子上擺著一沓沓城市的說明書,裡面有更加詳細的解釋。
趙甲前幾天領著這群商人參觀了城建工程,介紹了一路,眾人也驚歎了一路。
黎掌櫃摸得大肚腩,盯著沙盤發呆。
參觀城建工程已經夠震撼了,那已經建設好府衙氣勢不輸洛陽南北宮,那30多米寬的南北主道鋪上了那個叫“水泥”的東西竟然如巨石一般渾然天成;144個坊雖然八成未動工,但已被10米寬的道路分成方塊、、、尤其是排汙渠竟然走的是地下,這樣一來就不會臭烘烘了。
如今這沙盤將這個新城未來面貌展示無遺,這將會是個遠超長安洛陽的大城。
黎掌櫃一年半前都是做山寨生意的,小打小鬧,一年賺不得5萬錢。自從加盟潘勝的分店後,每月都能掙3萬錢;自從和趙掌櫃一起拿下凡士林長安的代理權後,每月掙10萬錢。自從潘勝入常山郡後,他就把家搬來了,響應潘勝實業興國的口號辦了養豬場、磚廠、布廠、鹹魚廠等十幾個廠子,並在西集、北集榷場購置店鋪倒騰皮貨,如今每月淨賺50多萬錢,真正的日進斗金。
他相信只要跟著潘勝的指示走定能掙更多的錢,超越甑糜衛魯四大經商世家指日可待。直覺告訴他,這種巨型新城能給他帶來無盡的財富。
羅東家、趙掌櫃等人這一年來跟著潘勝掙了大錢,加上洛陽已經衰敗,也都把家搬到了常山郡。他們和黎掌櫃一樣,覺得這種新城充滿無限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