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這一年來,招兵買馬,攻下了渤海郡,將青州切為兩半。其麾下兵馬20萬,文有逢紀、沈配、沮授、田豐、辛毗、郭圖、荀諶(che

)、郭嘉8謀士,武有顏良、文丑、高幹、呂曠、高翔、朱靈、蔣奇、馬延、焦觸、臧洪等20多名將。

袁紹除去駐守各地和進攻青州的人馬,可調動的人馬不下十萬。潘勝加上河間郡高順的第4師才3萬多人。

雙方實力相差懸殊。

打架誰會嫌小弟多,潘勝也想多帶點人馬,可糧食不足,帶一萬人馬已是極限。

常山郡路況還行,運輸糧食路途消耗不大。可出了常山郡就不一樣了,路途運送民工消耗、天氣導致的發黴、土匪劫掠,糧食運輸到前線就得耗掉一大半。

而且當前是夏季,天氣炎熱,蔬菜、肉類易腐敗。運送這些東西的損耗率更高。

大軍駐紮在常山郡境內,可以邊屯田種菜邊操練,路途損耗小,糧食勉強夠用。若數萬人馬出征可就不夠吃喝了。

近期常山郡內糧價上漲得厲害,將軍府和郡守府不停發官倉糧食平抑價格,可沒什麼效果。

、、、

聽說潘勝發兵去河間郡準備和袁紹幹一場,冀州刺史府開始歡快忙碌起來。

治中(相當於21世紀省長辦公室主任)李厲提議:趁潘勝不在,發10萬大軍一舉攻下常山郡,隨後順勢拿下中山郡、河間郡,實現冀州軍政統一。

別駕(省軍區司令參謀)也贊同發兵。

長史(相當於21世紀的民政廳廳長)耿武對發兵不贊同也不反對,建議再等等,若潘勝在河間郡戰鬥失利再發兵,若潘勝勝利就不出兵。耿武的堂兄耿樂成已經來信,說潘勝的強大超乎想象,望耿武三思而後行。

上將軍潘鳳統領冀州全部兵馬,他一言不發,所有人的目光便聚在了他的身上。

“上將軍,我知道潘勝是你的義子,但事關冀州大業,望將軍決斷。”冀州刺史韓文以袖子掩面,開始哭泣:“要是父親在,冀州就不會是這個局面,潘將軍也定然不會猶豫。”

韓文才15歲,心機卻深得不行。

誰都知道他老子韓馥對潘鳳有知遇之恩,潘鳳對韓馥言聽計從,從無牢騷。當初韓馥把潘鳳攆回冀州時,潘勝雖然放不下潘勝但也聽命命令離開。當初,也是潘鳳率大軍威懾眾人,才讓韓文繼承刺史之位。

韓文知道假裝哭泣,再拿出父親韓馥的名頭逼迫,潘鳳定然對率兵討伐常山郡。

潘鳳想起往昔韓馥在的日子,目光漸漸堅毅,片刻之後拱手大喊:“主公!末將即刻點齊6萬兵馬去取回常山郡。”

韓文立刻擦掉眼淚,變為笑臉:“好!那就讓治中李歷監軍。即刻發兵。”他並不完全信任潘鳳,便讓與潘鳳不對付的李歷監軍牽制,以防潘鳳率軍隊投敵。

瞭解潘鳳的人都知道他不會投敵。整個刺史府烏煙瘴氣,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也就只有潘鳳一個人還算忠心之人。潘鳳在刺史府備受排擠打壓,他要是像投靠潘勝早就去了,何必等到現在。

“諾!”潘鳳、李歷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