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袋小麥浸泡一夜,顆顆脹得飽滿。潘勝將其撈錢,放在幾個簸箕上瀝乾水分,放在通風處,每天灑水兩次。晚上氣溫很低,就將簸箕扛進廚房,點燃土灶給室內升溫,防止小麥凍壞。

很快小麥就發芽,到了第6天長到一寸。雖是冬季氣溫很低,但廚房是一個溫室,麥芽張得倒是不慢。

於是開始煮糯米,上百斤的糯米分到三口大蒸一起蒸煮。待糯米煮熟便將其掏碎,放倒院子通風處降溫。與此同時廚娘和丫鬟們處理麥芽,將麥芽淘洗乾淨、揉碎。糯米降溫後便用石磨磨成漿,搗碎的麥芽也磨成漿,將糯米漿和麥芽漿混合。

將混合的濃稠漿汁裝進三個大桶中,蓋上麻布,然後放倒溫暖的地方6個小時。漸漸的甜漿就析出到了最上面。

最後舀出甜漿,放入鐵鍋小火熬煮。熬煮時將面上的白色泡泡舀走,這是雜質,會影響口感。

熬製一刻鐘後,甜漿變得如蜂蜜一樣濃稠。潘勝立刻用木棍在鍋裡順時針攪拌。又過了五分鐘,甜漿更加粘稠,潘勝便將其倒入一旁的模具中。原本是要做有縫隙的麥芽糖的,可惜潘勝不會纏糖、拉糖,就只能偷懶用模具將糖成型。

模具是陶製的,有兩種。

一種是個中空的半米長條,內壁已經刷了油脂,以便糖漿冷卻後好脫模,最後再切成橡皮大小的糖塊。一種是一個陶板,上面坑坑窪窪,仔細看會發現這些坑坑窪窪都是動物形狀,待糖漿倒入冷卻後就會被塑造成一個個動物形狀的硬糖,十分可愛。

一番忙活,總算是做出了麥芽糖。橡皮大小的糖塊有30多斤,動物形狀的糖20多斤。為了避免糖塊粘在一起,便用油泡過的紙將糖果包裹起來。

“美味,潘勝可以啊!當個將軍委屈你了,有這能力竟然不早給本姑娘做糖,敲死你!”萬明月含著根特製的棒棒糖,就要給潘勝一記西瓜敲。潘勝假裝害怕,捂著腦袋躲竄開去。

這個棒棒糖全世界僅此一根,用筷子裹糖球、這樣的棒棒糖恐怕以後也不會有。

王明月得意掃視著甑宓、公輸晨等,優越感滿滿。

、、、

糧食本就不足,每年不知道多少人餓死,目前而言,耗費大量小麥大規模生產麥芽糖就是作孽。潘勝決定來年夏季水果生熟後批次生產水果糖,待明年秋季流民開墾的田地大豐收後再考慮要不要批次生產麥芽糖。

、、、

很快,公孫老爺50大壽的日期就到了。常山郡的權貴和富商大半到場。

對炒菜店而言,這場壽宴若辦得好,以後就會有無數人來店定宴席,李氏酒樓失去酒宴大客戶只能苟延殘喘。畢竟靠韓遠謀送字攬客頂不了多久,新鮮勁過了大家還是會向實際利益靠齊——大家還是會選擇好吃價格且價格不高的炒菜店菜餚。

今天炒菜館不對外開放,只辦公孫老爺的壽宴。潘勝對這場宴會很重視,親自坐鎮二樓雅間,指揮排程著一切。

賓客們都來得很早,好多都餓著肚子,可距離正午還有一個半時辰,不能開席。

“上炒飯,炒麵、鍋貼、春捲和冷盤!”牛小妹早有準備,一聲吆喝,夥計們就將吃食端上分發下去。

裝炒飯、炒麵的盤子很小,一份也就2兩不到。裝春捲、鍋貼和冷盤的小碗就更mi

i了,沒份一點點。這是早飯,不能讓大家吃得太飽,吃飽了可就沒有肚子吃酒席了。

盤子和碗都是特製的,小巧精緻,都有“壽”字。

“公孫老哥呀!你這壽宴可以,單單是這些裝食物的器皿,隨便那樣放到外頭都價值不菲。”蘇老頭轉動著桌上轉盤稱讚。

“這些東西潔白如玉,外面可買不著,這可是比皇宮的青瓷還好。”司馬老頭拿起一盤炒麵放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