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大師口中的“那東西”是佛牙舍利,普天之下只有4顆。白馬寺一顆,其他3可都在古印度,且都不知所蹤。

佛牙舍利是釋迦摩尼火花之時留下的,有修復骨骼的功能,既是佛家聖物,也是療傷神藥。潘勝的琵琶骨洞穿,服下它片刻就可痊癒,恢復常態。

白馬寺的這顆佛牙舍利是190多年前被請到華夏的,一直被當做鎮寺之寶奉在寺中,從不示人。

“幾位法師不必為難,我潘勝——,不,師弟我還這麼年輕,不需要這東西。”潘勝觀察了這麼久,大概明白了怎麼回事。

孫策之前也提到過白馬寺可能有一種能修復琵琶骨的神物——佛牙舍利,潘勝以前以為是玩笑話,現在覺得很可能是真的。其實很想要這東西,用它修復自己的琵琶骨,恢復實力,如此一來救王明月就多了一份勝算。可還沒有自私到張嘴就要白馬寺鎮寺寶物的地步。

換位思考,他若是智光大師的話也做不到獻出佛牙舍利,因此他是打心底理解幾位大師。就像當初有人模仿美的傢俱,他也無法熟視無睹,自己的東西可不會平白送人,錢財都如此,更別說的無價之寶。

智仁、智禮、智信3位大師將目光聚在智光大師的身上,不再說話,皆表情複雜。

白馬寺一向如此,眾人意見不一致時,就由主持智光大師拍板定音。既不是少數服從多少,也不是繼續爭辯。這是眾人對智光大師的信任。

智光大師閉眼又睜眼,停止轉動佛珠,從懷中拿出一個錦盒遞向潘勝,緩緩說道:“智明師弟是我佛家的希望,佛牙舍利給他是應該的。智信師弟說的對,若這東西留著不用,終究是死物一件,沒有價值。”

其實智光大師早就想把佛牙舍利給潘勝了,要不然也不會隨身攜帶,這東西可是三年都未出過密室的。他之前猶豫,並不是不想給,而是猶豫什麼時候給合適,他怕現在給了潘勝會害死潘勝。他知道潘勝吃了佛牙舍利恢復氣力,定然會回洛陽救王明月,搞不好就死在洛陽。

潘勝並未伸手去接,而是愣住了,一動不動。

佛牙舍利就是未火化燒盡的牙齒,應該很小巧輕盈。可在潘勝眼中卻有千斤重,伸手接下它就要扛起在華夏弘揚佛教的重擔。無論是做一輩子高僧,還是一輩子為佛教傳播奔走,他都做不到,也不願意去做。既然如此,也就不敢接下這天下的恩情。

潘勝遲疑片刻,撇撇嘴,表情變得嚴肅:“四位師兄,這佛牙舍利我不敢收,受不起這天大的恩情,也做不了一輩子的和尚。”

智光大師並不吃驚,拿著錦盒的手繼續伸著,笑道:“不要多想,也不是恩情,當初你那兩篇佛經就抵得上這可舍利子。以後的事以後說!”

“可——”潘勝眉頭下壓,不知道說什麼。

“哎呀!趕快給我吃了這個修復骨頭,然後把你今天戒律堂神遊聽到的佛經寫下來。磨磨唧唧的!”智信大師不耐煩了,跑過來從智光大師手中搶過錦盒,然後硬賽到潘勝手上,臨了還不忘叮囑:“快吃掉,天黑前師兄就要看到佛經!”

“善哉善哉!師兄師弟我們出去吧!讓智明休息會。”不等潘勝開口說點什麼,智光大師就袈裟揚起,轉身說道。說完就帶著幾個大師一起出門而去。

不知所措!興奮!感激!

潘勝捂著錦盒,百感交集。

開啟錦盒,一顆豌豆大小的黃色晶體映入眼簾,隱約泛著金光,並向外散發著不冷不熱的氣息,忍不住就想多看幾眼。

這就是傳說中的佛牙舍利。

兩根手指拈起它,頓時一股氣力透過指尖,緩緩流進身子,速度不快不慢,很是舒服。

好奇妙的感覺,身心從未如此舒暢,比幾萬塊錢的按摩椅的體驗感還好。

潘勝知道吃下它就可以生筋骨,洞穿的琵琶骨瞬間癒合,不僅能恢復武功,還可能氣力更勝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