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辰後,天子傳下幾道聖旨。

奇怪的是,聖旨蓋的是天子私印,並未加蓋玉璽。既然不是以國家的名義發出的,宮中自然沒有存檔,就不是正規的聖旨,臣子可以不接下它。

加蓋玉璽的聖旨都會外發一份,宮中存檔一份,既是為了防止有人假冒,也是存檔作為史料。而天子私印加蓋的聖旨並不存檔,如果臣子強勢都可以說它是假的。漢武帝時期,丞相竇嬰因救遊俠灌夫被人陷害下獄,他拿出先帝遺詔保命,可宮中尚書處中查不到存檔的另一份詔書,最終認定他拿出的詔書是假的,被滿門抄斬。

歷史上,拒接天子私印詔書的臣子比比皆是,但拒接加蓋玉璽聖旨的幾乎沒有。拒接加蓋玉璽的聖旨就是對抗國家意志,等同造反。

“天子詔:五官中郎將潘勝奉旨入龍門山賊穴替朕取回紫金隕石,有功於社稷,其所部改編為龍武衛,擢升其為龍武衛中郞將,官秩正四品!擇吉日率部接收 洛陽城防。”

“天子詔:大將軍袁紹剿匪有功,忠義無雙,賜爵渤海公!近來董賊有東出函谷擾亂天下之勢,調大將軍府5萬人馬駐守孟津,威懾賊寇!”

“天子詔:後將軍袁術討董有功,賜爵淮南候,持天子符節宣撫淮南。即刻啟程,不得延誤!”

“天子詔:調烏程侯孫堅所部駐守洛陽南郊要道,徐州刺史陶謙所部駐守洛陽東郊,西涼太守馬騰所部駐守洛陽西郊,北平太守公孫瓚所部駐守洛陽北郊、、、”

“天子詔:擢升少府楊彪為太尉,擢升議郞蔡邕為左中郎將、、、”

...

袁紹剛準備收兵回洛陽城,聖旨就到了。

見聖旨蓋的是天子私印,本想拒接,帶兵殺回去,質問天子為何卸磨殺驢、要將大將軍府5萬人馬調去孟津,為何要包庇潘勝,為何要封袁術那個不成器的傢伙為淮南候、、、

可對渤海公的爵位又捨不得。漢高祖與百官盟誓“異姓不得封王”,這公爵就成了天下最高的爵位。當年衛青和霍去病都只是侯爵,這公爵基本上從不賜予,可以說侯爵就是皇族之外的人可獲得的最高爵位。

袁紹不知道這次拒接了聖旨,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封爵。自己是婢女所生,雖然做了袁氏家主,做了大將軍,可依然時常被袁家那群老不死的嘲笑打趣。要是被封賜公爵,可是光宗耀祖,哪個見面不得拱手行禮,大叫一聲“拜見渤海公”,那群老不死的還敢嘲諷嗎?

逢紀和顏良見袁紹猶豫不決,立刻上前勸導,稱:“亂世將至,兵馬、地盤才是根本,爵位不值一提,洛陽人口百萬,天下三成財富彙集於此,不可放棄!主公應辭謝天子聖旨,帶兵回去守住洛陽城,挾天子以令諸侯。”

袁紹聽了搖搖頭,面露難色。

淳于瓊卻說:“主公應接下聖旨,派5萬人守住孟津,剩下的4萬人馬受洛陽。既得到爵位,也得到洛陽,兩全齊美。”

袁紹聽了大喜,立刻採納淳于瓊的意見。隨即傳令文丑從洛北鎮撤軍、帶領麾下人馬去孟津修建軍寨。

其他的諸侯也都接下了聖旨,遵旨調動人馬。

...

傍晚。

天色開始變暗。

袁術臉色凝重,邁著沉重的步子朝臥室走去。

他想眯會兒,更想躲一下。權衡猶豫了一個半時辰,依然沒有結果,頭都大了。洛陽太好了,真不想去淮南,可該怎麼拒絕天子呢?其他人都接下了聖旨,唯獨自己不接的話,會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前來傳旨的羽林衛郞官還在大廳等候他的回覆。

剛推開門,桌子上的錦盒映入眼簾,他驚得微微顫抖,倒吸一口涼氣,卻神色驚喜。

這錦盒大朝會見過,常年放在龍椅前的桌上,據說裡面放的是傳國玉璽。

轉身探頭看了看,院子裡沒人,侍衛都在院牆那邊,就立刻將門關上,將身子靠在門上喘著粗氣,心砰砰砰跳得很快。

點著腳尖悄悄上前,輕輕開啟錦盒,一個雕刻飛龍的方塊翡翠映入眼簾。

翡翠上綠下白,隱約泛著綠光,一看就不是凡品。

“啊!”剛發出一聲驚歎,袁術就雙手死死捂著了自己的嘴。

用抖動的手摳出翡翠,翻過來一看,是塊大印,小篆刻著“受命於天,既壽且昌”8個大字。

不,不是大印,是傳國玉璽。

玉璽上雕刻的綠龍栩栩如生,張牙舞爪地看著袁術。

袁術用手摸了摸龍頭,感覺有股柔和的力量湧向手心、順著胳膊竄入胸中。

胸中的鬱悶遇到這股力量四散開去,前所未有的舒坦。

“我是你的,你就是天子,天命所歸。”這綠龍居然說話了,說得很小聲,嘴吧不動,聲音是從喉嚨直接傳出來的。

袁紹將玉璽直接貼臉放著,想聽得更清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