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廣闊的流域(第1/3頁)
章節報錯
老張頭說著,拿出了數張圖紙。
上邊早已設計好的船體,竟是要由鐵甲包裹。
在歷史上,蒸汽機的大規模應用,同樣是伴隨著鋼鐵戰艦出現。
然而,鐵甲船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應用,只是因為冶鐵的技術有限。
皮包裹在外容易生鏽,並且良好的木質船也不比普通的鐵差。
現在夏國有了足夠的鋼鐵,還有可應用的蒸汽機,早就是可以嘗試一番製造大型船舶。
天月城的產業簡單,也完全能抽出人手......但就是造船的技術人員不足。
就目前來說,18個水兵的基礎還是太低了,完全只能說是湊合著使用。
遠北的水域完全是可以利用的。
從貝海兒湖順遊而上的話,四通八達的水運系統,還能一直到勒拿河與葉尼塞河流域。
甚至,對沙俄在西西伯利亞的統治都能有威脅。
而在傳統的認知裡,後世在這片土地上的蒙國,“海軍”實力弱出天際。
蒙國一直到了20世紀30年代,才擁有全國唯一的“戰艦”,這完全是事實,但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所有的可用水域,全都被壟斷在老毛子手裡。
就比如現在的貝海兒湖,後世就不在蒙人手中。
後世的蒙國,只有貝海兒湖上游的一個還算可觀的湖泊,所以蒙古只能在那裡設立“海軍”,用於運送少量的石油。
一艘船,兩門炮,七個人......
這就是後世蒙國“海軍”的所有家底。
而夏國卻是能在整片地域連貫。
雖然在高緯地區的冰封時間一年就有過半。
但在滿是荒蕪的西伯利亞地區,沿著河岸,優先選取條件最好的地方發展,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沙俄東侵的過程也是這麼做的。
他們會建造大型帆船沿著大型河域航行,就會發現大量的良港河灣,並建立永久性基地。
這是沙俄拓展土地的秘訣,並且一直以這樣的方式穿越山林荒蕪,最遠控制到了鄂霍次克海。
“海港麼?”
許三有些不太相信,因為現在的位置,說要開闢海港是不是太早了?
“聽說是原先奴兒干的海岸地......”
老張頭畢竟是個工匠,也只能回答到這裡。
而許三聽言卻是心中有幾分波動。
看來所謂的海港還不過是為了內陸流域。
以現在的情形看,要是兵力能夠直達曾經的奴兒干,進取遼北是最為合適。
這也怪不得王上會如此重視船舶建造。
現在派老張頭過來,明顯是要在貝海兒湖畔培訓出大批工匠,並要加強訓練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