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攻自破?”

“正是,不攻自破......”

南明降將李棲鳳肯定回答道。

揚州城都這幅模樣了,還有什麼好守的?

願意拼死的頂多就是那些鐵定殉國的頂層將領,剩下的大半人都抱有降心。

在夏國善待百姓的前提下,百姓如果不是被強迫勞役,就更不會上前線殺敵了。

其實歷史上的情況也差不多如此,這個時候的史可法早就下令不攔降將,一來是知大勢已去,二來是心中不堅定的人留在城中,反而是徒增動盪。

史可法並未刻意宣揚百姓送死,更沒有強留將領,李棲鳳等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帶兵出來投降的。

並未受到半分阻攔。

“如此甚好!”

烏拉點了點頭,看來這會皇上的預測總算是有些與實際不符合了。

因為就在烏拉進兵揚州的時候,陸舟就連下三道旨意,夏軍在奪取揚州時要格外注意,以免給百姓帶來過多的傷害。

畢竟槍炮是不長眼,要是在城巷戰中湧出一群群百姓,說殺也殺不得,但停是更停不下來......

陸舟是從前世而來,知道有“揚州十日”這個慘劇。

但是他卻不知道更多的細節。

歷史上那“十日”的真實情況,並不是在攻城的過程中發生的。

只不過是舉起屠刀的人太過殘忍,再加上少部分明將的拼死抵抗,給清軍帶來了損失,單純的想要屠戮罷了。

一切與攻城無關。

然全是為了洩憤,屠戮......

史可法甚至都沒有關閉出城的通道,任憑想投降跟逃亡的人出城......

烏拉採用李棲鳳的建議繼續圍城。

第五日。

四川將領胡尚友、韓尚良等人出門歸降,無人阻攔。

揚州城軍心潰散。

第六日。

夏軍於城北試炮,炮彈落入揚州官衙正堂,一時間人心更為動盪。

第七日,又有降將出城。

第八日,第二批百姓從運河出城,夏軍全部接納......

......

第十日,夏軍整頓兵馬,正式往揚州內城進攻。

一時間炮火連天,在揚州北城門的牆頭上依稀可以見著平時抵抗的江北明軍。

此時的揚州城內,總計還是有軍民近二十萬數的,抵抗的人是有,可終究還是少了些許鬥志。

而且夏軍在城郊共計圍了十日時間,與揚州城似乎是形成了一種默契,給了足夠的緩衝餘地。

想要拼命的人在時間與環境的作用,是會消磨掉激情與鬥志的。

特別是在這種孤立無援的情況下。

夏國的火炮部隊中也再次出現了新式武器,是一種炮管更為細長,且炮架靈活的山炮。

這類火炮重量更輕,但威力絲毫不減,為的就是應用在夏軍後續迅速的攻城略地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