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繁瑣的禮儀(第1/2頁)
章節報錯
京師近月來匯聚了數十萬人口,往來人員眾多,出現細作是在所難免。
客棧裡的兩人正是從南明過來,大夏京師的開國典禮對所有人開放,各處的細作自然是少不了。
不僅是南明,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各方殘餘的流寇,中原各大官紳的耳目,都匯聚在大夏門,暗中觀察著夏國軍隊在京師的動向。
夏國強大且神秘,難免會讓人忌憚。
特別是李自成與南明,在夏國佔領京師之前就曾經控制過這裡。
留下的間諜也是極多的,是要時刻觀察京師的情況,說白了還是有其他念想。
只不過客棧裡邊的兩個假貨郎,在白天見到夏國軍隊的氣勢,兩腿到現在都在打顫......
“也不用過於驚慌。”
許久之後,其中一人緩緩開口,顯得平靜了許多。
“此話怎講?”
另一個連忙問道。
“根據近日來的觀察所看,北夏王孤傲自大,從進入京師以來,就未曾安撫前朝遺臣。
此番作態,甚至是要比原先的李闖更為過分。
現在中原沒有士紳的支援,再強的軍隊不過是曇花一現!”
說話人一字一句,仔細斟酌著說道。
在這兩名江南細作眼中看來,夏國的軍隊雖強,可有一點比不過他們的南明皇帝,那就是夏王沒有朱由崧那麼會拉攏人心。
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長江以北各地計程車紳表面上臣服於夏國,敢有怨言者甚少,可暗地裡擔憂者不計其數。
“不錯!
夏國的這位君王實在是太年輕了。
意氣用事,全然不顧天下士子的想法。
京城內被關壓大臣的家眷都多有怨言,暗中聯絡江南者多,假以時日,這些如都能為我南明所用,也能鬆動夏國根基......”
兩人商討著,心態也逐漸恢復了平穩,他們都是朱由崧的心腹,心理素質自然過於常人,相信這天下始終還都會是回到大明皇室手中的。
而相同的一幕幕,在京師各個偏僻的角落上演著。
夏國計程車兵們似乎也沒有刻意監管,任由各方人流出入,好將京師的情況傳遍到天下各處。
......
河南。
臨近江北的災荒區域。
因為有糧草及時輸送的緣故,這一片地區的災情,已經緩解了許多。
要是按照正常的歷史軌跡來說,中原腹地的災難會在這一兩年內達到頂峰。
只不過災難發生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氣候,反而是從天災變成了人禍。
京師破滅之後,後來的統治者早已看得出來,明末災禍的根本解決方法就是讓人口變得更少。
人死得多了,土地的問題自然就能夠解決,剩下的人飯也能夠吃飽了。
清軍入關後中原地區逐年穩定,也是因為人口逐年銳減,人口一少,動亂就無法持續進行。
中原連年動亂,死傷者無數。
李自成與明末軍閥,早幫助清國做好了鋪墊,入關後再死一批人就差不多了......
而再看當下,夏國入關之後與清軍不同,沒有淘汰過多的底層人口,反而是幫助百姓挺過了整個冬季。
原本那些被李自成置於死地的流民挺過了寒冬,就形成了新的對抗勢力,河南現在活下來的人對李闖已經是沒有過多的感情了。
並且還把科技成果帶到了這片土地,在物質上給與適度支援,開啟民智,讓華夏後續能夠利用科技來解決遇到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