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此人,是原京營總督太監盧九德。

兩年前被崇禎南調,並諳練兵機,麾下訓練除了一批驍勇善戰的將領,與明北而來的將兵也素有交情。

盧九德深知史可法等人的性格特點,只不過,他與這些將領的“交情”並不是有多麼愉快。

盧九德身為督軍時,算是抗賊有功,但面對李自成百萬大軍,並沒有第一時間北上勤王。

盧九德曾親眼目睹明北的賊兵景象,多方權衡之下,還是覺得應當先立足於南京,擁立新皇最為緊要。

而史可法對崇禎皇帝極忠,只想即刻北上,曾怒斥京營總督盧九德按兵不出,來到南京後更是處處擠兌。

南明的能臣還是有一些,就比如史可法、盧九德等人皆有功名,只是政治立場不同罷了......

只不過,盧九德此時還不知自己擁立的新皇是個阿斗。

否則更寧願向史可法等人低頭認錯,也不會擁立這個君王,南明也不會極速衰敗。

但歷史從來沒有如果......

“皇上,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內。

朝堂內的爭鬥不斷,又如何北伐得了叛軍。

當下是新朝初立,依老臣所看,應當遣大臣們分道安撫天下百姓。

同時從龍定策諸臣,皆當有所封賞......”

盧九德望著前方初登皇位的新君,眼中滿是希翼。

以南明現在的情況來看,真的是太需要一個皇者來帶領群臣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否則人心一亂,心思各異者多,各處勢力就再也難以聚齊。

好在的是,以當前形勢來看,明廷皇室的積威猶在,朱由崧登基後,不知道有多少人搶著來做從龍之臣。

一些原本對大明朝悲觀的將領,在來到金陵之後,也隱約看到了些許希望.......

“大伴伴說得有道理,本朝的史可法、呂大器等人的心思都壞透了。

在宮裡宮外的散佈謠言,朕欲之而後快!”

朱由崧比出了個手勢,連忙跟著說道。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盧九德聽言狠狠的嚇了一跳,身體微顫,史可法等人先前再怎麼不願擁立福王,可也罪不至死。

直接殺了的話太過於荒謬。

這些逃過來的明北將領是對大明朝廷忠心耿耿,哪有因為先前有過節,一登基就立馬砍腦袋的道理。

更何況南明風雨飄搖,又不是在太平盛世,正是需要用到將領的時機。

朱由崧聽言,肥胖的臉上卻多了幾分慍色,怒聲道:“這也不能殺,那也不能碰,朕的君威何在?

人人欺負到朕的頭上,朕當這個皇帝還有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