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程的角度來看,大明京師極為牢固。

光是內外城就有一十六門。

京師的防禦圈更是能擴充套件到河北保定。

崇禎皇帝爭分奪秒,選出了心腹大臣,牢牢把控各處防禦陣地。

清點出來的京營官兵,從四衛營、勇士營、內操宦官,再到侍衛上直軍、皇城守衛軍、以及京城巡捕營等等......

各類軍種兵馬齊全,營賬面上的官兵可是有十餘萬人。

再加上新招募的京城青壯,足足近三十萬的守城兵。

如此規模,就算再差勁,起碼也能等到江南的勤王兵馬吧?

就是因為有這樣的表面功夫,少數朝中大臣,自認為還不需調集江南兵馬入京。

要是南面的王爺們造反怎麼辦?

都快大難臨頭,這看似荒誕的猜忌,天子卻還是真的惦記在心。

“張縉彥掌皇城衛,王承恩任九門提督,駐守中城!”

崇禎皇帝幾乎將身邊能見到的心腹,全部都派遣了一遍。

按照自己的觀察與判斷,分別擔任了不同程度的職務。

王承恩還要隨時侍奉天子,九門提督不過是掛名。

如此看似重疊的職務,只是為了各守城將兵能夠相互監督,以免與外賊勾結。

“臣,遵命!”

兵部尚書張縉彥同樣激動。

他這個皇城衛可是要比掛名的王承恩有實權,可調控的核心軍隊也多。

並且還身兼數職。

看來天子是十分欣賞自己.....

“乏了,先回皇宮歇息。”

處理完事物的崇禎皇帝終於感覺到睏倦,在眾官僚的前呼後擁下回到紫禁城,稍微歇息,又召來三位皇子,囑咐好闖軍進入京畿後可能發生的諸多事情。

崇禎帝一生共有七子,其餘四位早殤,而今最大的長子才不及十五歲。

“父皇,賊寇若來,我等也可率兵禦敵!”

太子率先踏出一步,懇求皇帝分配事務。

當下各位大臣都有駐防任務,唯獨太子一直安頓在幕後,從未正面接觸過賊寇。

“皇兒是我大明皇儲,爾後只需守好江山,而不是這京師城門。”

崇禎皇帝語重心長。

且不說年幼,久居宮中的皇子,又如何能掌管得了營兵?

或許是年輕時接連殤子的緣故,皇帝對兒女都極為愛護,絲毫不願意自己的血肉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