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城破得太快(第1/3頁)
章節報錯
關外的夏軍太犀利,求告朝廷也沒用,還不如直接聯絡未來的新皇帝。
“大人,最新的訊息,闖王過了寧武關,宣府總兵王承胤降了!”
邊上一個將領大聲吶喊,是想讓吳三桂開心些。
而效果是有的。
吳三桂聽言心中長舒一口氣,爬起了身來,躲在一處隱蔽巷道下,又是說道:
“給我寫一篇檄文,聲討王承胤,此獠對大明不忠心,我吳三桂與其勢不兩立!”
吳三桂說完,又以更小的聲音,說道:“再派使者去給李自成,邊關告急,山海關若是崩潰,中原將有徹底覆滅於夏國危險......”
吳三桂仔細囑託,就這樣的一番操作來看,好處是佔了。
世人也不會唾罵於他!
“尊令!”
邊上的將佐連忙去照辦。
打仗不一定是要認真,但外交上的事情一定要處理好,這是吳三桂軍中的慣例。
只待新的任務分配下去後。
吳三桂再次敦促起諸將,山海關絕不能崩,至少在大明朝廷覆滅前不行。
而山海關畢竟還是一座兵城。
關內的暗堡眾多,少有宅院,熱氣球只能在剛開始的突襲過程中有效果。
後邊的幾輪轟炸,城內明軍有了提前準備,再加上熱氣球移動緩慢,稍微注意就能躲避風險。
明軍掌握了轟炸規律,熱氣球隨之退去,又變成了監視明軍動態的工具,為關外的夏軍火炮,指引射擊方向。
一輪輪的炮火不斷調整角度,往城牆上的各類防禦設施轟炸。
明軍在城頭上本來也有大量火炮,能射一里開外的重炮同樣是有。
可因為夏國的火力實在犀利,明軍的火炮老舊,準頭不佳。
火炮手發射了幾輪炮彈,沒有任何效果,就乾脆直接躲入了箭樓內。
反正夏國兵馬只有區區數千人,城池也攻不上來,任由夏軍轟炸好了......
而吳三桂看著自家城頭上的火炮停頓,未釋出敦促的命令,又暗自派了一名探子出城......向夏軍商討和談的事情。
明末時期的戰爭就是這般,哪怕前一刻還恨之入骨,打了幾仗後又想和解了。
吳三桂要為利益做到最大的爭取,不一定要在夏軍的那裡得到答案,他只是想在未來可以稱為主子的人中進行對比。
山海關外。
夏國計程車兵已經將西面一段明長城佔據,要是從這方入關的話輕而易舉,但吳三桂卻龜縮在城內死不出來。
烏拉在深夜裡竟然還收到吳三桂的和談信,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想來吳三桂在歷史上能被滿清封王也是有原因的,此人的臉皮是要比明城牆還厚,到了現在還想爭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