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大是明朝九邊重鎮之首。

要想控制中原。

此處全然不能忽略。

宣大不僅是夏國重點關注的地方,同樣是流寇滲透的首要目標。

可以說的是,不管是夏國還是哪一路的起義軍,都打過宣大府的主意。

但歷史上的宣大府,在明朝滅亡前夕,從來都沒有被起義軍入侵過,哪怕是一寸土地也未得。

這處重鎮近可攻,退可守,能讓孱弱的明軍發揮出最大實力,在歷史上這裡是明軍的最後屏障。

而戲劇化的是,自從夏國在歸化城發展後,不斷攪亂宣大府的治安環境。

八大商賈滅亡,宣大就如同中原的其他地方一般,開始不斷出現了反抗的百姓。

這樣的情形給李自成有了可乘之機,原本盤踞在秦地的流寇開始往宣大滲透。

似乎就只差最後的一個契機,只要今年在出現個災情,這一方土地怕就要說進入流寇囊中了。

此時在一群宣大流民的前方。

一個看起來還算乾淨的中年人,壓低了聲音說道:

“王總管,從商賈那邊奪來的食物吃得差不多了。

再不造反,怕是難有出路。”

中年男人面色狠厲,可是個忠心之人,自從被王一水用食物救下,形影不離。

而後方的流民也盡是如此,仰慕著夏國的名號前來,可最近李闖聲勢浩大,不少宣大百姓都有了響應的打算。

只待著闖王來伐,各地百姓揭竿而起了。

當前的形式於大明朝極為不利,西面明軍的剿匪大網已經徹底破碎了。

幾個月前,一直追剿張獻忠的楊嗣昌突然病死,左良玉大敗。

整個朝內的剿匪軍就只剩下了洪承疇,這幾乎已經是成為了孤軍。

整一片明北土地,都變成了滋生流寇的土壤。

底層人民都揭竿而起了,這宣大百姓不反,天理難容。

王一水看了看遠處,低聲說道:“造反個甚,這宣大最富饒的幾個鎮子都是我們的人。

只要夏國的資源過來,挺過這段時間,直接就掛旗宣佈獨立了。

還用造反?”

中年男人點了點頭,感覺這話說得有理,可又是忽然問道:“那我們還來這方作甚?

不如直接投奔平陽。

聽說那一面的大人還是夏王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