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海岸與新文化(第1/3頁)
章節報錯
鄧明逐漸站起身來,眼神堅定。
十幾名乞丐兵也重新獲得了動力,他們拿著李淏的書信,就像是得到了未來朝鮮王君的命令。
“仇將軍,如果有夏國在背後接濟,朝鮮北部還是能組織起一隻軍隊來的。
多爾袞只是名義上登基,諸多北部朝鮮的臣民並不服氣.......”
鄧明篤定的說道。
朝鮮北方几十年來受建奴侵襲,可以說是世仇,心中怨恨多爾袞的百姓可多了去。
“放心,夏國物產豐足,提供給你們兵器完全沒有問題!
只不過,當前夏軍穿越建州衛很難,只能派少數人過來,儘量提供幫助。
朝鮮主要的抗清任務,還是得交給你們.......”
仇厲又是說道。
夏國軍隊強大,且全員裝備火器,但是朝鮮的寒冬極難行軍,後續的補給線長。
建州衛的殘餘清軍未消滅前,夏國的運輸線極其容易受到侵擾。
而且,征討朝鮮是需要長足準備,夏國現在的主要目標還是放在山海關內。
天武軍不能隨意調動,只能靠“特務”進入朝鮮搞活動。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利用朝鮮人自己打自己是最好的選擇,並且還能夠削弱多爾袞。
而對於夏國來說,就算短時間內不能佔據朝鮮,也絕對不能讓多爾袞在朝鮮紮下根基。
夏國想讓朝鮮更加疲憊,好過後乘虛而入。
“如此尚可,就是不知,大夏能提供的兵器是什麼?又從何處運來?”
鄧明疑惑的詢問。
畢竟根據仇厲口中所言,夏國大部進入朝鮮並不容易,建州衛沿海的港口依然被多爾袞控制。
相比之下,朝鮮對岸,大明國的威海口,反而是更好的救濟點。
五年前丙子胡亂,崇禎皇帝就派水師,從威海一路北上朝鮮,象徵性的抗擊過建奴。
但當下大明殘破,水師肯定再派不出來了,只能依靠這突然出現的夏國兵馬。
“夏國也有港口,在北面,女兒幹都司沿海岸。
可用船運輸武器和人口過來。
你們只要有人前往西海岸,自然可以獲得想要的物資。”
仇厲說著,取出一副地圖。
朝鮮國是片狹長地帶,東西兩岸都有漫長的海岸線。
其中西岸遙望山東,東岸就是後世的“日本海”,也就是現在夏國的北海南部。
“確定是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