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沒有災荒的季節(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後世,“米”的定義起源於法國。
1米的長度,最初定義為透過巴黎的子午線,從地球赤道到北極點距離的千萬分之一。
並且隨著人類對計量學認識的加深,米的長度定義經過數次修改。
陸舟曾經跟宋應星說過,要確定米這個單位,來替換掉最常使用的步為衡量。
宋應星現在卻省事了,直接從陸舟的腳下取樣,似乎還能拍上馬屁......
而在陸舟看來,這樣的做法不大科學,但後邊肯定還需要繼續修改,當前需要的是統一衡量。
“宋愛卿,是不是過於隨意了?”
陸舟有些意外,他本以為宋應星會先做一番計量,或是從更綜合的方面考量。
可現在卻是直接量起了自己的步子,這樣的做法,有些不大像宋應星平時科學嚴謹的風格。
“殿下,以身為尺,自古有之。
凡是順治天下的聖人之君,都有用身體來做衡量標準的例子。
最早可追溯大禹治水。
唐時李世民,也以自己左右一步,作為長度的量度........”
宋應星舉了諸多例子。
大概的意思,夏王還未登基稱皇,可統御疆土之廣,完全可以作為天下量度的參考。
陸舟一通解釋,這才有了些許印象。
以帝王的身體為尺,不僅是華夏,從古埃及到羅馬帝國都是如此。
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再以及,後世的英文單詞裡,尺也是腳的意思。
大英帝國的衡量尺,也是從他們的女王身上取量的,並後來通用在許多插上日不落王旗的土地......
“殿下,還請伸出手指。”
宋應星接下來伸出食指,讓陸舟照做,在用布尺嚴格把量,後在模子上細細記錄,刻下這段長度。
“殿下,以後殿下這一指,就是天下的一寸!”
宋應星笑著的說道。
陸舟無奈搖頭,後邊的整一個下午,宋應星對夏王幾經測量,從跨步、腳掌再到胳膊,一一取樣之後才算完畢。
期間陸舟留了宋應星享用午膳。
二人又再次確定了全國時間制度上的事宜,確定了各行業的官方工作制度。